圖:新加坡華人佔人口近七成半
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三波移民浪潮,華人已佔新加坡人口近七成半,即每四個新加坡人中就約有三個是華人。華族當之無愧是新加坡的最大族群,新加坡亦是大中華地區以外,世界上唯一以華族為主體的國家。/沈 言
新加坡華人多源自中國南方,尤以福建、廣東和海南居多。閩南人、潮州人和廣府人,幾乎涵蓋了新加坡華人人口的四分之三。今時今日,在身份認同上,儘管新加坡華人會以「新加坡人」為先,其次才是「華人」,但仍會對自己的籍貫或方言有歸屬感,卻也足以令吾等深感親切了。
掌握不同的語言
託同行同事的福,初來乍到,就融入了當地華人圈子。第一個有交集的華人,是同事的中年表哥,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因留學時期結識了來自新加坡的未來老婆,雙雙墮入愛河,後來成家立室,順理成章地移民,成為新加坡女婿。
據說表哥從事電腦科技,屬於成功人士一族,在約八成半人居住組屋的新加坡,購置了價格昂貴的私人住宅,剛剛喬遷新居。甫一抵埠,便獲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表哥接機,享受私家車直達酒店的優待,附送沿途介紹新加坡風物與美食的免費導遊服務。從遍地開花的組屋(公共住宅)到鳳毛麟角的排屋(私人別墅),從芽籠單數巷吃喝到雙數巷玩樂的坊間笑談,從肉骨茶到魔鬼魚的美食傳說,不覺聽出耳油,大感新奇。
在新加坡的一周,有賴同事的新加坡閨密們,竟然改變了香港宅女的生活模式,過上了「夜夜笙歌」的日子。一眾閨密,既有大方幹練的職場精英,曾外派香港掌管會展業務,對香港的美食和夜生活,一直念念不忘;也有賢良淑德的家庭主婦,喜歡不時去馬來西亞新山購買生活用品和享受美甲服務,已然成年的獨子,即將赴文萊開啟軍旅生涯;還有奉行不婚主義的灑脫麗人,儘管被戲謔稱為「老姑婆」,卻仍然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三個女人一台戲」,五女聚頭,更是熱鬧得不可開交,每晚轉戰各大排檔,遍嘗各式美食,百無禁忌地大快朵頤一番。一邊吃刨冰、喝啤酒,一邊用廣東話東拉西扯,興味盎然。
三大閨密皆祖籍福建,卻人人講得一口流利粵語。一問之下,方知大家當年都是港劇港片港樂的忠實擁躉,憑着對香港文化的滿腔熱忱,完全靠自學成才廣東話!自此對新加坡人的語言天賦佩服得五體投地,英語、華語、祖籍地方言,自不待言,甚至還會馬來語和各式方言,真令人刮目相看。
民眾求安居樂業
若論由疏到親,則不得不提此次公幹的接洽負責人—「青衣」,一位高高瘦瘦的上市公司管理層。熨貼筆挺的西褲和恤衫,紋絲不亂的髮型,配合金絲邊眼鏡的斯文造型,外加一口流利英語,談吐得宜,完全符合青年才俊的標準人辦。其實,最初的交往僅限商務性與禮儀性,直至偶然聽到他用華語與家人通電話,才驚覺原來彼此可以用華語溝通,自此話題變得天南地北。
「青衣」無疑是個盡責的地主,請我們吃馳名的招牌肉骨茶,陪我們逛公司附近的商業區,帶我們買最地道的蛋糕手信,還講述與妻子隨基督教會往越南做義工而相識的戀愛故事,大談新加坡衣食住行之種種。他甚至還毫不避諱地觸及敏感話題,表示外界對新加坡的自由與民主或許頗有微詞,但許多新加坡人其實對此並不為意,因為安居樂業才是人民幸福的泉源。
閒聊方知,原來,他還有一個極富中華文化意蘊的華文名字—「敬益」,由來自福建的祖父所取,而我們此前卻是根據英譯發音,私底下稱其為「青衣」,認真辱沒了老人家對孫兒的一番美意。哈,此「敬益」非彼「青衣」,失之毫釐,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