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犬年年初一,特首林鄭月娥一早趕到年宵市場視察。她由衷希望新的一年香港社會團結一致,和氣生財;還特意說明並非單指市民個人生財致富,而是希望本港成為聚財之地。她進一步提出了鞏固和提升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匯聚人才,發展創新科技。
由此令筆者回想起一九九一年春天鄧小平到上海視察時的一番話:上海開發晚了,要努力幹啊!他鼓勵地指出上海是我國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條捷徑,特別強調了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他生動比喻道,金融搞好了如「一着棋活,全盤皆活」!他還明確指示,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繼續下去。鄧公之不刊之論,讓我們知道林鄭這位新特首的明智之見。她的和諧聚財論,對於鞏固提升本港金融中心地位,確實至關重要,也切實抓住了加快發展現代經濟之核心。林鄭履新後訪滬,與當時的上海市領導取得共識,要全方位合作。我國有港滬兩個國際化金融中心,有兩張「王牌」多好啊!不只交流合作,而且互相友好競爭,優勢互補,你追我趕,既利國強又利民富,不是皆大歡喜嗎?
初五「接財神」又獲悉,上海的目標是二○二○年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到那時有更多的國際金融人才吸引到滬,有人說應該有超過一百萬人在上海從事金融業。林鄭只言匯聚人才,沒特指金融人才,而提出了創新科技發展,頗具智慧。不爭金融業人才多寡,而去發展創新科技,一旦創新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豈不是「四兩撥千斤」?去年有幸與昔日《新民晚報》老同事、今日《理財》掌門人周虎先生邂逅閒聊,方知上海不但有百餘個諸如八號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還有眾多科技園,他創立了一個「博覽」平台,還吸引全國不少科技園,成果頗大。因此,我提個建議,匯聚人才要兩條腿走路,既走向國際,又走向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