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姜志認父/陸布衣

時間:2018-03-01 03:16:14來源:大公網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十《姜志認父》載:

  姜志,許昌人,從小經歷離亂,父母失散。後來,姜志在四川做官,一直做到武信的軍節度使。

  姜志的養馬人姜春,給他服務好多年了,經常遭到姜志的打罵。有天,姜春向國夫人告老,說他已經沒有力氣養馬了,要去街上乞討。夫人憐憫他,詳細地問了姜春的籍貫和婚姻情況。姜春說,他有一個兒子,隨部隊進入四川而失散。姜春將他兒子的小名、身體上的一些記號,一一都講了。國夫人突然想起,哎,這不是說姜志嗎?一比對,果然是姜志的父親。

  父子相認,悲痛的聲音讓所有人聽了都難受。姜志遞給父親一根棍子,要父親打他的背脊,用來補償以前對父親的不好。姜志認父,四川一帶的人聽了,都感慨萬分。

  應該說,這是一場災難帶來的悲歡離合故事。兒子虐待父親,負有責任。他待下人,不滿意就打罵,這基本上是官員對待百姓的常態,姜志雖是窮苦人出身,一旦發達,也染上了這種惡習。難怪姜春老人,做不動了,要去乞討過生活。

  姜春太老實。他應該有多個機會接近和觀察姜志的,自己的兒子,自己比誰都清楚,他如果一直在尋找兒子,應該有相認的機會。幸虧國夫人心善,心細,否則,姜家父子也許永遠不能相認了。

  我甚至還設想了一個場景:姜志知道養馬人是他的父親後,礙於面子,藉故不肯相認;姜春於是向姜志的領導報告,領導出面還是不認;再找領導的領導,最後找到了皇上那裏,皇上下旨,父子相認,姜志痛哭流涕。

  顯然,上面這個場景,明顯違背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精神,讀者都不認可,但可能性還是有的,要不就沒有不孝之子這個說法了。

  姜志不認父,自然是題外話了。一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