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香港是個廉潔高效的社會。香港的廉潔有ICAC保駕護航,也有政府官員潔身自好。之前看過一篇有關香港政府官員收過哪些禮物的文章,裏面就提到,官員們收到禮物,無論貴賤,一律需申報,收禮目錄會定期在政府網站公布。如果想保留自用,就必須按規定估價購買。透明公開的官員守則和申報制度造就了香港廉潔的政治風氣,而香港的廉潔也主要體現在官場仕途。至於香港的高效,則存在於各行各業,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申請來港讀書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香港效率。在學校網站,所有申請流程和規定寫得明明白白,若有問題,給學校發封電郵,很快能收到回覆。讀書期間,有學業上的問題,只要在office hour內,能隨時去辦公室向老師請教。若遇上老師休假,他們也會第一時間簡單回信,再另約時間詳談。無論是在圖書館借還書,技術中心借設備,還是在教務處申領成績單,總是專業高效,方便快捷。
出了高校,香港效率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各行各業展現出來的專業素養,無形中編織出一張高效網絡,遍布全港。大到申請簽證、辦理永居,小到續簽租約、維修水電,只要按章備齊所需資料,保證在最短時間內能搞定一切。
我的一個朋友,過年前家中牆身漏水,懷疑牆內水管爆了,他上午打電話給業主,下午業主就約了維修師傅上門檢查,同時電話通知了食環署和屋宇署。評估完需要的工程時長和費用後,次日開工。第二天,上門維修的師傅帶了個徒弟,兩人話不多,手腳麻利,不出半日就弄得差不多了。原本需要兩天才能弄完的工程,最後一天就搞定,讓朋友能安心過個好年。年後,屋宇署也安排了專員來巡查,確認樓宇無恙。雖是一件小事,卻也展現出香港高效的一面。
各種清晰健全的「流程規定」,再加上專業的技術,是保證香港效率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