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灣仔再見榕樹下/輕 羽

時間:2018-02-25 03:15:50來源:大公網

  為什麼會在灣仔再見到榕樹?原來這裏有一段關於香港業餘戲劇發展的歷史故事。

  大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香港的舞台劇從業餘走進了職業時代。再至八十年代,除卻政府陸續興建各區大會堂和文娛中心,一些新社區和公共屋邨,亦建成社區會堂。該等會堂主要作為地區組織和坊眾的文娛康樂場所,又或當社會有其他公共事務,例如選舉投票或防風庇護,便可作為臨時的空間。

  文藝界亦視該等會堂為發展機會,於是便產生了「社區劇場」概念。當年曾出現沙田話劇團及觀塘劇藝社,前者主要以隆亨邨社區會堂為基地,後者則以翠屏道的社區中心為活動場所。另外,灣仔區文娛康樂體育會亦成立灣仔青年劇團,不過該團並不完全以地區的人和事作為創作源頭,沒多久該團更自立門戶而成灣仔劇團,活躍於本地劇壇不同劇場。

  灣仔劇團的領導人何偉龍,本是香港話劇團的全職演員,曾在多個劇目擔任主角,演技備受讚賞。其後他投身電視台,在處境電視劇飾演市儈成性的地產公司老闆蘇忠,「乞人憎」的形象深入民心。何偉龍同時兼顧舞台工作,領導灣仔劇團的藝術和行政事務,製作了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演出。此外,何偉龍十分鍾愛杜國威原著的劇本《榕樹下》,多年來都以該劇作為訓練新進演員的總結演出。由是,《榕》劇成為一齣具有藝術傳承意義的獨特作品。

  何偉龍於二○一四年不幸病逝,但他的劇團成員最近將《榕樹下》延伸創作,寫成一齣新劇《再見榕樹下》,由一些老團員夥拍年輕新秀同台演出。劇本着重描寫香港昔日濃厚的人情味道,不管榕樹下的環境如何變遷,草根階層依然努力生活,頑強應對。劇末,一對年輕女主角佯裝街頭賣唱,一口氣唱出多首上世紀末的經典粵語歌曲:「不相信未作犧牲竟先可擁有……從來得失我睇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