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底時往返中美間的機票似乎特別便宜,不少同胞都趁此機會出國旅遊。母親老同事的兒子為他們老倆口買了機票,制定好旅遊攻略,又帶上岳父岳母,三家六口人浩浩蕩蕩從上海飛到洛杉磯。落地後租車自駕遊,在荷里活、三藩市及拉斯維加斯玩了一周。
日前他們回來了。一問情況,才知是「窮白相」。除了機票、賓館、租車不得不花錢,其餘能省則省。不跟團,兒子負責開車,一路勞累緊張,發了風疹塊。飯也不在外面吃。他們出國時,行李中攜帶了大量食物,包括美國海關嚴禁的水果、鹹鴨蛋、肉脯、臘腸,還帶上了電水壺,電爐。每到一地,他們去超市購買食材,然後在賓館房間自己開火做飯。他們還遺憾沒帶上電飯鍋呢。
母親覺得這樣窮玩實在沒趣,不如不出國。我卻想,個中人可能自得其樂呢,儘管俗話說「窮家富路」。做生意的人出門多帶川資,是以防萬一,為應對突發情況。遊客多帶錢,則是享受異國他鄉的獨特風情,過把「一擲千金」的癮。但有人偏偏出國也要勒緊褲腰帶。有些是出於實際需要。經濟條件不好,既想旅遊又要省錢,自然只能節衣縮食。還有人則是平日節約慣了,出門處處要花錢,看着肉痛。
我在美國中部大學讀研時也沒錢。幾個窮留學生結伴出遊,第一年暑假到東岸,第二年到西部黃石公園。大家合租一輛車,一路開去,分擔租車、住宿、吃飯、門票的費用。有人管財務,有人管外交,有人管認路,有人管開車,玩得也挺開心。可見旅遊的質量不在於花多少錢,而在體驗多好。千萬富翁有大款的玩法,升斗小民也有自己樸素的樂子。
當然,冒着被查處、罰款的風險夾帶違禁品這種事,還是不做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