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把美國大使館從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受到以色列的歡迎和阿拉伯世界的反對。箇中因由,需要學一點耶路撒冷的歷史。
來以色列旅遊之前,惡補了中東歷史知識。
耶路撒冷至今已有七千年歷史,同為猶太、伊斯蘭、基督三大宗教聖地。那兒最早有阿拉伯人、猶太人同住。後因大災荒,猶太人遷往埃及,受了四百年的奴役。
到猶太領袖摩西出現,以上帝之名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穿過紅海來到西奈半島,遇到上帝,與衪有「十戒」之約,這便是猶太教經書《聖經.舊約》的基礎。之後的猶太王中出現了強大的大衛,其形象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雕像的「大衛」。大衛王偷襲耶路撒冷成功,把裝着與上帝合約的「約櫃」置於城中。他的兒子所羅門後來更建起聖殿,在「至聖所」供奉「約櫃」。從此聖殿、聖殿山便成了猶太教的政治中心與精神聖地。
猶太國後來被亞述帝國(今伊拉克)征服,被同化、放逐、殺戮,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大流散。其後巴比倫帝國(今敘利亞)入侵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五萬猶太精英被擄往巴比倫囚禁了五十年,史稱「巴比倫之囚」。
之後四、五百年,原猶太國的土地被馬其頓人入侵,後又被波斯、羅馬人統治,猶太人捍衛信仰的起義和反抗不時發生。但波斯人與東羅馬人即拜占庭時期,管治較為寬鬆,猶太信仰得以保存,聖殿得以重建,史稱「第二聖殿」。
耶路撒冷古城的大門有一扇永遠關閉。猶太人傳說,若然門被打開,就是上帝使者彌賽兒來了,衪將帶領猶太人走出墳墓,通往天堂。
猶太人千百年來情繫耶路撒冷,他們之間一直在說:「許個願,明年我們要相聚在耶路撒冷。」又說:「主啊,我要忘了耶路撒冷,你讓我變成結巴。」
作為幾千年來的流浪民族,猶太歷史充滿了被滅國、被流浪的痛苦記憶,悲情也成了他們的性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