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青山灣上的海鮮街/呂大明

時間:2018-02-20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青山灣海鮮街供應多種生猛海鮮 資料圖片

  西鐵開通以後,往屯門只需半小時,方便許多,因此多了一個吃海鮮的好去處,屯門三聖墟的海鮮街,假日遊人如鯽,為食海鮮而來,街內約有十家海鮮檔,食客圍在檔口,挑選魚蝦蟹,再選擇一家合心意的海鮮酒家加工。生猛九節蝦,青山方利,青山灣奄仔蟹,稱為海鮮街「三大極品」,為青山海鮮品牌,別的地方沒有,頗有口碑。這裏還供應多種空運進口的生猛海鮮。

  海鮮檔之外,街內有多家酒家,不上酒家,可選大牌檔,假日遊人眾多,都是同一個目的為吃海鮮而來,心理上要有輪候位的準備。在輪候期間,可到附近走走看看,這裏有海鮮碼頭,在海鮮街盡處,碼頭直通大街,不會走失,站在碼頭邊,眺望青山海灣,呼吸海風,頓時心曠神怡,眼前景物令人浮想聯翩,回想青山屯門自唐代至今的種種人與事。石前有碑,碑文刻着:「填海之前,岸線所在,此石為界。」這是昔日屯門海岸線標誌。

  一九七六年三聖村拆平填海,建三聖邨,安置漁民居住。上世紀六十年代,青山灣還是漁區,海面停泊着大小漁船無數,漁民出海捕魚,住在灣上的棚屋或漁船,岸上有多家魚欄、蝦欄及海鮮檔,漁民靠岸後,將漁獲即時賣給魚欄與蝦欄,魚欄再批發給海鮮檔。當年政府為增加稅收,設漁類統營處,規定漁民的漁獲須售給統營處,取代漁欄地位。蝦欄也因政府徵收土地而停業,漁民及居民要求保留海鮮檔,最後將沿路海鮮檔遷往三聖邨新填地經營,形成今日的青山灣海鮮街。

  屯門自唐代始即有駐軍,明代水軍與葡萄牙軍艦在屯門海爆發一場海戰,擊退葡人,歷史去矣,眼底灣水淼淼,景色如畫,這都是吃海鮮的題外話了。

  附近的三聖廟是一九一四年建成的古廟,吃海鮮之前或之後可順路參訪。廟在麒麟崗山腰,傳說興建時找到一尊麒麟石,此山故以為名。原稱聖廟,後改三聖廟,廟內供奉三聖,孔子、釋迦牟尼與老子,代表儒、釋、道,大殿立三聖像。隨着海鮮街遊客增加,順道上山參拜的信眾漸多。

  屯門海鮮街與流浮山、鯉魚門海鮮食市各有風情,流浮山海鮮食市一條古街,兩旁酒家及海鮮檔,碼頭外面大片蠔田,岸邊到處蠔殼堆,遊人強烈感受蠔村風味,遠眺對岸,是高廈臨立的蛇口區。鯉魚門海鮮食市,靠海一條石板村道,酒家魚檔在小路兩旁,一邊的建築物臨海而建,食客眺望鯉魚門水道,旁有魔鬼山,山上有長炮台遺跡,扼守港口。屯門海鮮街的酒家魚檔設在馬路邊,如同街市。部分大牌檔在「冬菇亭」,由領匯管理,將亭間改為落地玻璃,夏天冷氣開放。

  海鮮菜式近二十多樣,椒鹽瀨尿蝦、白灼當地九節蝦、蒜蓉粉絲蒸扇貝、豉椒炒蟶子、象拔蚌刺身、香炒斑球、蒸鮮鮑魚、清蒸青山方利、鹽焗當地奄仔蟹、清蒸海紅斑……常說「一為食海上鮮,不惜腰間錢」,這裏價錢低於鯉魚門、流浮山,但不會便宜,食海鮮是高消費。

  海鮮街的食客除了港人,也有深圳市民、澳門遊客,自屯門來往澳門高速客船通航後,帶動澳門旅客直接到屯門消費,到三聖邨食海鮮成為不可缺的節目,區內建有新酒店接待境外遊客,帶動屯門海鮮街成為新旅遊景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