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感受「神仙地」/白頭翁

時間:2018-02-15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白鹿洞書院內的禮聖殿 資料圖片

  白鹿洞書院的最大特點是教人亦教禮,要求學生知書達理。德為上,禮為上的教育給我以極深刻的印象,白鹿洞書院建有禮聖殿、宗儒祠、先賢祠、忠節祠、紫陽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迎客送賓,升堂講學,均有禮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朱熹老先生規矩大。

  白鹿洞書院有看頭,有滋味,有講究,一位朋友用「兩個凡是」來品味。她說凡是來到白鹿洞書院走路高抬腿輕放腳的人,凡是走進白鹿洞書院凝住神提住氣,兩眼肅穆,口無亂言的人,皆讀書人也!

  過欞星門有一水池,上有一騎馬拱橋,人稱狀元橋,到白鹿洞書院的人都要認真仔細隆重嚴肅地過狀元橋,體會着過橋為狀元的滋味,走過狀元橋就進了禮聖門,這座先師大成門正是當年朱熹遺錢三十萬修建的,東西有廡,兩側偏房,偏房的柱聯寫得文質彬彬的,一聯為「一簾風雨王維畫,四壁雲山杜甫詩。」另一聯為「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香」。禮聖殿是白鹿洞書院的主殿,殿正中有孔子行教石刻立像,有兩人高,刻得孔夫子先生有神有態的,據說最初是唐代吳道子所繪,這就是其為何神采奕奕了,吳道子唐之大師,中國畫壇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原來是吳道子的神筆,雖為他人所仿,終有氣有神。左右立有石刻四個大字,「忠、孝、廉、節」,即為朱熹所書,一人多高的大字,更顯得遒勁滄桑,古樸有神。旁邊還有「四聖」刻像,「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亞聖」孟子,你往前一站能不肅然起敬?

  白鹿洞書院有朱子祠,在禮聖殿之右,祠內有朱熹的自畫像石刻,再看朱熹為白鹿洞書院題寫的「教條」,一股股敬佩之心之情油然而生。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處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朱熹語錄堪為座右銘。受教育,受教育!

  朱熹也有平常人平常心的一面。他建的丹桂亭,親手植的金桂和銀桂,每年桂花一開,香飄四院,直沁人心腑。朱熹的意思是讓他的學生「折桂」,都能登科。所謂「五子登科」就是說後周時代的竇禹鈞,其有五子,俱折桂登科。據說朱熹常用此事來激勵他的學生,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桂樹光有翠葉不見桂花。難得「折桂」。

  白鹿洞外清泉流水,小橋斷崖,詩情畫意,但是流水之中有巨石橫亙,石上有描紅大字:枕流,一說是朱熹的手書。說朱熹常常坐在此泉中石上讀書,流水潺潺,書聲琅琅,得意之時,頭枕石聽水望天沐風,朱熹真神仙。

  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在全國影響最大,當比如今之「北大」、「清華」,朱熹治學天下為範。朱熹為天下學子興教足矣。

  非常可惜,到元末明初之際,白鹿洞書院竟然毀於戰亂,書院遺址已成虎狼出沒之地,嗚呼哀哉,書院命運多舛,讓一代代讀書人辛酸,好在現在又都一一恢復,用心看看,竟然大都是公元一九八○年重建之物,但白鹿洞書院長存。讀書人還是應該去去這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書院,感受感受千年前的讀書之地。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