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我國最大範圍的一次「人口遷徙」─春運又到來了。不知等待回家的游子們此刻都拿到回家的車票或者機票了沒,但我知道,在這個時候,華夏大地上一批又一批的人開始奔波在回家或者準備的路上了。他們在外忙碌了一整年後,終於在這個時間點裏,收拾行囊,踏上團聚的歸途。
年關重要,春運重要,年夜飯也一樣重要。食物在這個時候似乎也成了一個紐帶,成了團圓情感的介質,將一家又一家的人們連繫,在除夕夜圍爐而坐,為將要過去的舊的一年畫上一個完滿句號。年夜飯的形式多樣,在漫長而久遠的歷史裏,它被各地人們賦予了不同的寓意與祝願,各個地方的年夜飯,有着怎樣的講究?而哪一些又是當地人們覺得不可或缺的年味呢?
在最「為食」的廣東,廣東人的年味兒匯集在了那一個個被裝得缽滿盆滿的大盆菜裏。盆菜是極具廣東特色的一種傳統菜式,據傳淵源已久,起源於南宋年間,在各個地方都有着相差細微的不同做法和盛裝方式。基本上是以木盆為裝菜用具,將豬肉、香菇、雞肉、魚肉、豬皮、蘿蔔、冬筍、腐竹、海鮮河鮮等菜餚,將之一層一層次序分明疊放在木盆之內,一盆菜裏包羅萬象,口味各有特色。以往,廣東的盆菜主要用於年歲祭祀、婚禮宴請等之上,現如今偶有地方也將之當作招待客人之菜式。而在廣東的許多地區,過年之時,必不可缺的年夜飯菜,便是一盆大盆菜。以此來表達對來年豐盛收穫的美好願景。
蜀地四川的年夜飯裏,甜燒白可謂必不可少。甜燒白也叫夾沙肉,是傳統的四川九大碗之一,做法上有些類似於梅菜扣肉,將大塊的五花肉切成大片,再將糯米與豆沙夾入其中,而後下鍋蒸至完全軟糯,最後上桌。雖然口味上有些偏甜,但一年一度的年夜飯裏,放肆上一回也無妨吧。
說到年夜飯,北方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餃子了,但殺豬菜又何嘗不是東北的地道年夜菜呢?每年接近年關時,東北地區便會有許多人開始殺豬做菜,將豬身上的幾乎全部部位都做成料理,形成這種獨特的飲食類別。殺豬菜的土豬選取很是考究,一般都是農村裏的自養豬,而整隻豬會被做成蒜泥白肉、豬血腸、拆骨肉、豬肉燉粉條等菜式,取其齊齊整整,豐盛富足的好意頭。
與東北緊緊相連着的內蒙古擁有坦蕩地勢的大草原,豐茂的水草孕育了草原上成群的牛馬。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以往逐水草而居的內蒙同胞,在餐桌上也顯現了其粗獷豪邁的姿態。內蒙人好吃烤羊,特別是發現全羊中,最適合拿來燒烤料理的便是羊後腿,從此烤羊腿也便成了內蒙家庭裏,過年過節喜愛的一樣吃食。內蒙的羊肥大而無腥臭味,肉質上等,將之做成烤羊腿之後,佐之內蒙古人民喜愛的奶茶、奶酒,在這大冬夜的年夜飯桌上,別有一番風味。
祖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各地人們的獨特年味,還有許多許多。祖國之南的海南省內,文昌雞幾近已經成了地區的美食名片,海南的年夜飯裏自然少不了它。中部地區的貴州人愛吃折耳根、小米渣;山西人年前必不可少的是燒肉,燴菜火鍋;河南人會準備燴麵和溜魚焙麵度過年夜。當然還有北京、上海、杭州等等,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一家又一家的燈火,都在這年夜飯的團聚氛圍之中被點亮。
年夜飯,吃的是地方的風土人情,聚的是一年來的收穫與喜悅,團在一起的是圍桌而坐的全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