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雷吉斯坦廣場是撒馬爾罕的中心地點
一直以來,對絲綢之路的文化、風土人情,都十分感興趣,尤其之前到過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新疆旅遊,對這片神秘的土地十分嚮往。這裏不僅山優水美,更有着純樸及友善的風土人情,烏茲別克更加是絲綢之路的文化交匯點。\浪 遊文、圖
烏茲別克位於中亞地區的中央,鄰近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及阿富汗。這裏曾經是絲綢之路地帶,是到中國以至西域陸路必經的地方。烏茲別克於十五世紀曾是土耳其汗國的一部分,後來被帖木兒皇國佔領,在十九世紀中被俄羅斯入侵,一九二四年,成為蘇聯一部分。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共和國正式成立。
以往到中亞地區旅遊,航空交通接駁是最頭痛的問題,因為中亞地區航空發展相對落後,就算是往來中亞大城市之間,一星期只有少數航班。如果從香港出發,往往要輾轉飛北京、烏魯木齊或韓國首爾,才能到達。不過,自從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航空公司開通了香港至阿拉木圖(Almaty)直航航班,雖然一星期只有兩班,但也拉近了香港與中亞地區的距離。
布哈拉古韻悠然
早上從香港出發,乘坐阿斯塔納航空公司航班直飛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轉機飛往阿斯塔納(Astana,哈薩克斯坦首都)後再轉飛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航班於當天晚上抵達目的地。
第二天清早,一早趕往塔什干火車站乘坐高鐵前往布哈拉(Bukhara)。烏茲別克是整個中亞地區唯一擁有高鐵的國家,主要行走塔什干至撒馬爾罕(Samarkand)及布哈拉。從塔什干到布哈拉,不需四小時便到達。
布哈拉是烏茲別克著名的古城,亦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甫進入古城區,周圍盡是伊斯蘭古建築。這些伊斯蘭古建築都是建於公元十四世紀左右。從古城中心開始行走,先到了Lyabi Hauz Ensemble—布哈拉的最中心,它坐落在一個水池的旁邊。這是眾多被保留水池的其中一個,由一群古伊斯蘭神學院(Madrasah)圍繞着。
古城西面則有Miri-Arab Madrasah、Ulugbek Madrasah神學院,附近還有一座Kalon Minaret宣禮塔,是整個布哈拉古城最高的建築,相信當時這座宣禮塔是用來讓信眾祈禱之用。繼續往西面行走,到了城牆門口(Ark Fortress),它建於公元五世紀,一直都用作保衛布哈拉。
城門口對面是一座Bolo Hauz清真寺,外面也有一座宣禮塔,不過卻比Kalon Minaret遜色一點。再走不遠有兩個古陵墓,分別是Chashmai Ayub Maosoleum和Ismail Samani Maosoleum。前者相傳是聖經中的約伯用棍子去掘一個井,之後泉水流出,由於當時旱災嚴重,他因此成名,死後也葬在井旁。十六世紀,國王為約伯建造了一個寢墓,保存至今;而後者是公元八至九世紀的Samanid皇室貴族的陵墓,是中亞地區最古老的陵墓。Samanid皇朝也是末代波斯最後的朝代之一。
走累了,坐的士到城的另一邊。這裏有一座小型古清真寺Chor Minor,在眾多古建築當中突圍而出,因它由四座藍頂宣禮塔所組成,設計獨特。
行走在布哈拉,恍如時光倒流,置身於幾百年前的絲綢之路小鎮當中,像回到古時一樣。到了晚上,這種感覺更加強烈。布哈拉是整個烏茲別克的旅途中,我最喜愛的地方。
撒馬爾罕仍宏偉
第三天,一大清早坐火車到撒馬爾罕。由於早上沒有高鐵從布哈拉往返撒馬爾罕,只有普通火車,需時三個小時。撒馬爾罕是伊斯蘭學術研究的地方,亦是當年帖木兒皇國的首都。撒馬爾罕被喻為絲綢之路文化的交匯點,至今也留下不少歷史遺跡。
撒馬爾罕的中心地點為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在帖木兒皇國的統治下,這裏是人民聚集和聽皇室宣告的地方。這個廣場主要由三座大型的伊斯蘭神學院古建築組成,分別為Ulugbek Madrasah,Sher-Dor Madrasah和Tillya Kari Madrasah,建築物比布哈拉的更宏偉,感覺像身處在一個偉大的古都一樣。
廣場附近是帖木兒的陵墓(Gur e Amir)。到了今天,陵墓外面只剩下兩座宣禮塔和一個伊斯蘭神學院古遺跡。
走到古城的東北面,是另一群陵墓群Shah I Zinda,意即「永生的國王」,是由一清真寺以及一群古陵墓所組成。這裏安葬了很多皇室親戚,包括帖木兒的妻子,連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表兄弟,也是葬在這裏。
附近的Bibi Khanym清真寺,建於十五世紀,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清真寺之一。這兒還有一座被稱為撒馬爾罕最美清真寺的Hazrat Hizr Mosque,建築風格和特色跟其他藍綠色的建築有着明顯分別,它是橙黃色,外牆呈現五條木製支柱,外面則呈現圓拱形頂部。
撒馬爾罕跟布哈拉予人的感覺很不同,感覺上,撒馬爾罕有絲綢之路大古都的氣勢,比布哈拉更宏偉壯觀。遊畢便坐的士到火車站,再乘坐高鐵返回塔什干。
塔什干中西合璧
塔什干是中亞地區最大城市。蘇聯時期,塔什干是第四大城市,僅次於莫斯科、聖彼得堡(蘇聯時期的列寧格勒)以及基輔。今天它是首都,也是現代化大都會,卻一點也不失絲路文化的氣息。
筆者首先到楚蘇市集(Chorsu Bazaar)一遊。楚蘇(Chorsu)在波斯語為「交匯點」的意思,代表這裏為古絲綢之路的文化交匯點。它是典型的中亞市集,整座建築物呈藍色圓拱形,裏面售賣的東西包羅萬有,也有餐廳食堂供應傳統中亞特色食物。
從楚蘇市集坐車十五分鐘去到達伊瑪目廣場(Khast Imam Square),這裏有着跟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相似的古伊斯蘭神學院以及清真寺,例如Barak Khan Madrasah、Tilla Sheikh Mosque、Imam Al Bukhari Institute。在Tilla Sheikh Mosque裏面有一本古代古蘭經,由七世紀保存至今。其後回到市中心的帖木兒廣場(Amir Timur Square),它建於十九世紀,是當年俄羅斯興建的。廣場中間豎立着帖木兒的威武騎馬塑像,附近全是塔什干最宏偉的建築,包括烏茲別克大酒店、塔什干法律大學以及帖木兒博物館。
在市內逛了一回,感覺像一個東歐或俄羅斯的大都市,周圍的建築物有歐洲古典的風格,也留存着一些古絲路文化色彩,不愧為一個「中西合璧」的大城市。
這趟烏茲別克之旅只有五天,但也給我接觸到古絲綢之路的文化精髓。幸好每個城市之間有高鐵連接,節省了不少交通上的時間。烏茲別克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蘇聯統治,很多伊斯蘭文化已殆失,但很多古建築物卻仍然被保存下來。走在有幾百年歷史的古都街上,仍然能夠感受到古色古香的風味,那種純樸、友善且原汁原味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