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像一張白紙\米哈

時間:2018-02-09 03:16:12來源:大公網

  農曆新年慢慢迫近,我知道我的壓力也慢慢從潛意識走到意識層。一方面,我喜歡農曆新年,喜歡它在當下資本推動的時間流中,至少(暫時)可以讓人感覺到城市的短暫休息,但另一方面,農曆新年的高度家庭中心傾向,造成很多不安,例如令話不投機的親朋戚友被迫溝通,而又溝通不良,不至於大打出手,但難免冷嘲熱諷。

  記得有一年,一班家人朋友聚會,大大小小兩代人,少不免談到孩子們的成長(這也是我怕農曆新年的另一個原因)。我忘了前文後理,反正長輩A說了一句:「是的,我這個兒子(三歲)天生不喜歡理睬人,又不禮貌,氣死我。」然後,跟長輩A有心病的長輩B就說:「哪有天生不天生,小孩像一張白紙,見到什麼就學到什麼。」

  究竟是講者無心,還是我聽者有意,但我聽來,就等於是長輩B說長輩A:「是你無家教。」當場的人不以為然,這可能是長輩B的暗諷技巧太高,又或是我小人之心,但也可能是「小孩像一張白紙」一說,實在深入人心。

  「人心就像白紙/白板(tabula rasa)」之說,早見於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直至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的名著《人類理解論》而廣為人知,洛克寫道:「我認為,應該用『概念』這個詞來表示所有人類悟性的對象。我自己就用它來表示心靈的『概念』、『幻象』或者在思維中運用的東西。我們可以假設人心就像白紙,沒有任何痕跡,沒有任何觀念。人類無限的想像在人的心靈上刻畫出幾乎無限的東西,這些材料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它們都來自於經驗。」

  當年的我,聽長輩B說「小孩像一張白紙」時,知道洛克人而不知道洛克,遑論洛克怎樣針對笛卡兒等人的「天賦觀念」以發展成經驗論哲學,以及萊布尼茨「有紋路的大理石」的心靈比喻雲雲,當時的我只是想:難道每一張白紙,都是一樣大小,一樣厚薄,一樣的白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