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百年風雲」展天文台故事

時間:2018-02-06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蔡潔如(左)、岑智明展示歷史檔案相片,為展覽揭幕\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李亞清報道:香港天文台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政府部門之一。多年來,天文台將不少珍貴的歷史檔案移交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保存。為慶祝天文台成立一百三十五周年,由政府檔案處與香港天文台合辦「百年風雲:檔案裡的天文台故事」展覽,於今日起在香港歷史檔案大樓展覽廳(觀塘翠屏道十三號,逢周一至五開放)展出逾四十件藏品,包括案卷、裝訂本檔案、照片、影視資料、縮微膠卷等,多角度介紹天文台成立初期和當時的運作情況,讓市民一睹珍貴的氣象紀錄,包括香港有記錄以來其中四次破壞力強勁的颱風襲港情況。展期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氣象紀錄珍貴藏品

  該展覽於昨日下午開幕,行政署長蔡潔如、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作為主禮嘉賓,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博)陳承緯、本地著名歷史學家丁新豹等共同出席開幕禮。

  蔡潔如致辭時表示,歷史檔案館是本港永久歷史檔案的中央儲存庫,自一九七二年成立以來,由一百三十多個部門和機構接受和選取逾一百四十萬份藏品,最早的藏品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中。是次展出的每一件藏品背後,都體現檔案處環環緊扣的工作,從檔案鑒定、描述整理,以至檔案保護和展示。

  岑智明說:「透過政府檔案處的歷史檔案,可以捕捉到『那些年』的一鱗半爪。在這百多年,從一個台長加一個助理在一八八三年踏足香港開始,到今天有三百多位同事工作的天文台;從早期用人手操作簡單儀器記錄天氣,到今日可以通過雷達、衛星甚至手機、IoT等高科技監測全球以至城市每一個角落的天氣,變化的確非常之大。」此外,岑智明的私人藏品亦於展覽中展出,為一頁一九○六年九月於中環遮打道Messrs Chas J.Gaupp & Co.公司所錄得的氣壓紀錄。

  捕捉昔日一鱗半爪

  歷史檔案館高級助理檔案主任袁秀明為傳媒簡介是次展覽和檔案館設施。她介紹道,該展覽分為「天文台」、「氣象」和「颱風」三部分,重點展品包括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天文台總部及信號桿、一九○六年九月颱風襲港期間的中環海旁的照片,以及多張筆錄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間數月雨量的煙包紙,紙上還有時任天文台台長伊雲斯(Benjamin Evans)在拘留營的簽名等。

  袁秀明補充,除了是次展覽,位於檔案館一樓的參考服務部亦對公眾免費開放,公眾可通過館內電腦搜尋資料,由工作人員拿出紙本檔案,在閱覽室翻閱檔案。為保護獨一無二的檔案完整,公眾需戴上手套翻看和使用鉛筆記錄。此外,館內還有縮微膠卷和購自英國國家檔案館部分關於香港歷史的數碼檔案。她又說,檔案館在過去一年為逾六千人提供檔案查閱服務,以及一萬一千多次電話或郵件查詢。

  政府檔案處同期推出資源網頁,包含超過兩百張圖片、文件和照片,希望有關資源有助於通識、公民教育及歷史等課目的老師、學生參考。另外,亦將於沙田、屏山天水圍、柴灣及九龍公共圖書館舉行流動展覽。

  更多展覽詳情可電二一九五七七○○,或瀏覽網頁www.grs.gov.h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