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東粵劇院《白蛇傳》舞台照
【大公報訊】記者胡若璋廣州報道:粵港澳三地粵劇青年演員攜手參演的《白蛇傳》,近期在三地巡迴上演,開啟「2018粵港澳粵劇新星匯」的舞台時間。廣東粵劇院粵劇演員嚴金鳳、康健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於政府對粵劇傳承發展的支持,此次能夠由三地青年擔綱演出傳統劇目,對青年演員不僅僅是激勵也是檢驗自身水平的最好機會。
經典劇目 家喻戶曉
粵劇《白蛇傳》源自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講述白素貞與許仙相識相戀的故事,是具有深厚群眾基礎,集精彩文、武戲於一體的經典劇目。一月底,《白蛇傳》率先在廣東粵劇院開演,現場戲迷用叫好的掌聲給予了年輕粵劇演員的舞台認可。
飾演白素貞的女主角嚴金鳳告訴記者,舞台最能給戲劇工作者成長的空間。每一次演出之後,哪裏的表演不足是最清晰的。比如,第一場的演出,廣東粵劇演員和香港的大樂隊開啟了合作序幕。兩地合作,最關鍵的還是排練時間不夠充裕,嚴金鳳期待,接下來和大家在舞台上的默契可以越來越好。
今次青年演員擔綱主演傳統劇目,對於三地同行交流合作提供了機會,男女主演康健、嚴金鳳認為,與港澳兩地的青年粵劇演員、前輩們互相交流、學習,收穫良多。廣東省粵劇院,近年很重視培養青年演員,這幾年青年演員擔綱主演的戲越來越多。康健認為,如今活躍在舞台上的大部分演員,大都是考入廣東粵劇學校且從小就開始接受基本功訓練,接受唱、唸、做、打全方面的專業訓練後,便入職劇團工作。
港粵劇「粵」味更濃
在嚴金鳳看來,此番巡演,也讓她近距離了解香港粵劇演員的優勢。「以往,更多的是聽說。此次,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嚴金鳳說,對於三地粵劇發展現狀,大家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對於香港粵劇演員,最熟悉的是他們的「師徒」模式,這個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讓香港粵劇在傳統表達的形式上保留更多。
眾所周知,《白蛇傳》是一個很傳統的劇目。過去多年,粵港澳三地很多團體都演出過,每個版本和風格都各有所長。在嚴金鳳看來,文戲唱腔主要是為了恢復傳統的戲曲表演,更好的傳承與發展。細說自己擔綱演出的版本,嚴金鳳表示,人物出場方式有些不一樣。「披着披風出來,有自帶波浪的美感」,嚴金鳳續說,在劈叉、耍大旗、翻打的表演上,難度都進一步提高。不過,對香港同行的排練表演,她也認真觀摩了,發現他們在唱腔、表演上,傳統的「粵」味確實更濃郁。
飾演許仙的康健說,反觀廣東粵劇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如今廣東粵劇舞台上的青年演員,一般都有系統的培訓教育,不僅配備粵劇老師教戲,還有京劇的老師教基本功和劇目理解。康健和嚴金鳳也都表示,能和很多粵劇大咖為伍,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很多表演精髓。記者獲悉,兩位主演,少年時期都曾在粵劇學校接受過為期六年的專業培訓,畢業後都直接進入廣東粵劇院。過去十幾年的粵劇工作,他們感受良多。
今晚沙田大會堂演出
「最初入行的幾年,幾乎都是看粵劇大腕的演出,年輕演員借此觀察、學習、開拓了眼界。」嚴金鳳說,演員一定離不開舞台的實踐,一台演出下來收穫的東西是舞台之外怎麼都給不到的。而如今,包括她在內的更多年輕粵劇演員,擁有了更多挑大樑的機會。對於粵劇的熱愛,入行十多年的嚴金鳳和康健紛紛表示,從沒考慮過轉行,粵劇是一份終身都會熱愛的職業。
是次三地粵劇青年演員攜手參演的《白蛇傳》,演員分別為來自廣東粵劇院的嚴金鳳、康健、莫偉英,來自香港八和會館的陳紀婷、蘇鈺橋、鄧文德、鄺成軍、黃寶萱、文雪裘、鍾一鳴,以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的張雪茵、江偉林、莫穎霖等粵劇新秀。本月六日晚上七時半,「粵港澳粵劇新星匯」在香港沙田大會堂公演,二月十一日晚移師澳門永樂戲院上演。
圖:廣東粵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