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影子盒》?它是著名百老匯戲劇The Shadow Box,一九七七年曾獲普立茲戲劇獎及東尼獎最佳戲劇獎。全劇包含五男四女共九位演員。
影子盒就像一個奇特的魔術道具:魔術師將影子盒拿在手上,唸出魔法咒語,然後打開盒子,內裏原本的事物便會失去影蹤。就像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論性別或階層,總有一天都會煙消雲散。面對着影子盒,各人最難放下的是什麼?
舞台上的《影子盒》,發生在一個收容末期病人的療養院內,同時說着三段互不相連但暗處相關的故事:一位好爸爸,希望在自己臨別之前,讓妻兒知道自己將往何處;一位文學作家正在接受同性情人的臨終照顧,但作家的前妻突然來訪,三人都要想像未知的將來;一個努力照顧痴呆媽媽的女兒,走着艱難而孤單的道路……
《影子盒》話劇就像一個生命課題,劇本有關三個垂死癌症病人及其至愛親人,如何一起走完人生的最後路程,讓觀眾深切體會生命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三段故事好像沒有關連,但在舞台上交叉串聯,藉着不同階層、背景的人物,展現大部分人不敢談論卻又終必面對的議題。戲劇大師鍾景輝博士曾說:「《影子盒》是個描寫人類面對死亡的戲,令人發笑而又感人至深,對情感的描寫成熟而又真實動人。」
該劇的粵語翻譯版本,於一九八七年首度於香港亮相,由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製作,張之珏翻譯及導演,作為學生的畢業演出。雖說是學生擔演,但是當年的主要演員,例如張達明、楊英偉、陳麗珠等,其後都成為香港演藝界的中堅分子。一九九六年香港話劇團再把此劇搬上舞台,並用了一個新的劇名《明月明年何處看》,由King Sir導演及翻譯。上周末我在西灣河文娛中心觀看了一齣話劇《隱若同棺》,由資深戲劇家麥秋導演,劇本原來即是《影子盒》,藉該劇推動生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