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收藏家/葦 鳴

時間:2018-02-05 03:15:59來源:大公網

  一向認為堪稱為大收藏家的,必須有三大條件。首先要有錢,第二要有眼力,這是學問多少的問題,第三要有閒暇去玩物喪志或養志。

  因為有足夠厚實的財力,才能保證機會到臨的時候可毫不猶豫地把絕頂好的東西拿下。因為有足夠好的學問,才會支撐得起好的鑒定眼力,這樣才能以相對合理的價錢收到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才能提高買得好東西的命中率,減低打眼的機會。因為有較多空閒的時間,才能多看閒書、多看展覽、多考察古蹟遺址、多交朋友等等,這是與古人、與時賢交流學問和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掌握真假好壞種種難以分辨的複雜資訊;才不會因一己的主觀愛好而盲目,更可仔細琢磨,深入思考種種相關的問題。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常言道學養學養,學是養出來的,要養就得花時間,收藏的學問,更是如此。至於喪志或養志,講的是心態,但不管是喪還是養,都需要時間。

  上述三個條件俱備的大收藏家,代不乏人,如晚清民國的劉承幹、羅振玉和張伯駒等等,都可算是名留收藏史的大收藏家了。

  而只具備上述第一或第二個條件的,其實也可能會成為著名收藏家的。學者陳夢家和王世襄的明式傢俬、王貴忱的歷代錢幣等等便是例子,可見學問和眼力好還是很重要的。現在還有不少企業家,以豐厚的財力開展一己的收藏旅程,甚至有辦成私家博物館的,以展覽向公眾開放,這些都是有益於社會的大功德;他們在物質上滿足了,便嚮往精神和文化的富有,這是一種積極向上提升和發展的態度,值得肯定和尊敬。

  我雖也有一些小收藏,並曾向內地和澳門的公家博物館捐贈過一些珍藏的文物,但我不是收藏家。我不具備上述的條件,而且學養尤其粗疏。只希望能當好一個收藏的學徒,永遠享受保育和承傳古人智慧的樂趣,那便於願已足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