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所拍的一個宣傳短片,片中財爺呼籲香港特區廣大市民向他提有關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意見。畫面所見,一個卡通公仔,樣貌很像他本人,公仔的嘴巴一開一合,配合他的原聲呼籲,頗為輕鬆生動。
財爺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快將公布,連日來各方關注有加。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常掛在嘴邊的話:「以人為本,管治新風格」,財爺也套用了,說要寫一份具有新思維的財政預算案。
牽涉到錢,而且還是納稅人的錢,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包括短中長期社會非常切實的需要,政府的收入與支出,福利與稅收等的諸多雜項,要做到量入為出,既不能「大開水喉」,也不能做守財奴不用錢,好財爺實在不易為。
要做到以民為本,大前提要讓市民生活安定,要令市民生活安定,就要從減低市民的生活成本做起。如今香港的生活成本日見高企,兩個例子,困擾市民多時,一個是樓價猛升,另一個是交通費猛增。以往香港有工業,每年一度的工展會,政府特意推介本地品牌,鼓勵本地廠商多生產。如今的工展會,舶來品多的是,失去了工展會的原意,令人失望。過去如玩具、手表、成衣等早已不在香港生產,本地生產總值只靠金融和房地產支持,泡沫嚴重,十分危險。
政府首要多建公屋、居屋,樓價自然下滑。之後逐步介入交通事業,先是隧道、渡輪,最後是巴士、地鐵。交通事業公營化後,票價初時凍結,待有利潤時再下調。另一方面,在元朗、屯門等新界地區以廉價地租優惠本地小手工業生產者。生活成本降低,本地品牌的小手工業又可以恢復,慣於生事者便無從生事,社會自然平和。
再者,香港與內地聯繫日多,港人在內地長期工作的隨之與日俱增,他們被視為外地勞工,要付高昂入息稅,特區如能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議,讓他們與內地勞工看齊,不失為一項德政。
社會有個聲音,認為政府因樓房和股票的印花稅收入大增,致庫房滿溢,不妨派一下錢,讓大家開心一下。筆者不贊成派錢,因為這無助經濟發展,無助本地生產總值提升,更無助扶貧,只幫助了好吃懶做的人用以吃喝玩,「一次清袋」。把盈餘用於福利,如增加綜援金額、醫療開支、打工仔的乘車優惠等等更好。或曰,讓社會氣氛好一點,派錢不派多,派少許即可。問題是,派少許,定必遭受更大的指摘,倒不如不派,真正的財政預算案並不是「派錢預算案」。
看到問題核心,紓解民困,讓市民輕鬆一點過活,筆者與廣大市民一樣,熱切期盼財爺於二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公告他的「理財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