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群青藍/陸小鹿

時間:2018-02-04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拉斐爾名畫《草地上的聖母》身穿一襲「群青藍」袍/資料圖片

  兩年前的秋天,我開始收聽一檔名畫鑒賞的講座,這個講座每天會解碼一幅世界經典名畫。聽到第十課時,我學到了一個詞:群青藍。我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之前沒有聽說過這個詞。那天,講的是拉斐爾的名畫《草地上的聖母》。畫中的聖母安詳、典雅,最具視覺衝擊力的是她身上的一襲藍袍,明亮的藍色烘托出聖母的神聖和高貴。教授說,這個藍色就叫:群青藍。在意大利語裏,群青藍的意思是「來自遙遠的海外」,這種藍是從一種叫青金石的昂貴礦石裏提取的,而青金石來自遙遠的阿富汗,物以稀為貴,所以十九世紀以前的歐洲名畫中凡是穿着群青色服裝的都是重要人物,而群青色也成了聖母長袍的專用色。

  自從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色彩叫群青藍之後,再看畫時,我就特別會留意到這一種藍。約翰內斯.維米爾,是我喜歡的荷蘭畫家,他有一張代表作,名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穿一件黃色上衣,露出白色的衣領,頭上包着一條群青藍的頭巾,強烈的色彩對比襯托出女孩純淨而高潔的氣質。她微側着腦袋,欲言又止,回眸驚鴻一瞥,驚艷了歲月。據說,維米爾本人十分喜歡群青藍,因為這種藍鮮艷、亮麗且永不褪色。後來,我看了同名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裏面有一個鏡頭,就是少女葛麗葉冒着鵝毛大雪去給維米爾買青金石,那一勺勺倒入瓶內的群青藍粉末,真是美得無與倫比。所以,儘管當時的群青藍顏料比黃金還要貴,維米爾還是不懼傾囊在多幅作品中運用了這種色彩,比如《拿水罐的年輕女子》、《窗前讀信的少女》,還有《倒牛奶的女僕》。

  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提香,也是一個「群青藍控」。在他那幅著名的作品《酒神巴庫斯與阿里阿德涅》裏,提香就奢侈地揮灑了大片的群青藍,用色大膽,不但讓阿里阿德涅身披群青藍的袍子,背景裏的藍天和大海也選用了群青藍來描繪。絢爛的色彩烘托出酒神巴庫斯與阿里阿德涅一見鍾情的歡欣,洋溢出旺盛的生命力。

  關於群青藍,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有關。米開朗基羅有一幅壁畫叫《聖母子、聖約翰和天使(曼徹斯特聖母)》。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堂堂聖母竟然穿了件灰不溜秋的長袍。米開朗基羅為什麼會如此處理色彩?原來,他一直在等青金石,他認為聖母長袍的色彩非群青藍不可,既然等不到青金石,那就寧可讓畫作爛尾了。從這點來看,米開朗基羅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也許正是因為追求完美,才最終成為了藝術界大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