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穿羽絨上學\耶生

時間:2018-02-03 03:15:55來源:大公網

  網上流傳,有學生因為穿羽絨上學,被扣掉操行分。

  記得,在我幾乎整個學生年代,都沒有穿羽絨這回事。那時候,最外面的一件,就是校褸。最凍的時候,我上身會穿上六件衫,由內至外:內衣、羊毛內衣、恤衫、冷背心、冷衫、校褸。其中後面四款,都是校服團隊的一員,即是都會繡上校徽或校名的「官方認證」。

  不過,當年的天氣,跟現在是兩回事。近年的冬天,冷鋒一年來兩三次,每次一個星期,但比往常都冷。我有時會想,當年學生時代的校服團隊,今天還足夠禦寒嗎?尤其是校褸,遇上強風,實在難以讓人信任。

  近年發現,一些學校也隨時代改變,校服團隊添上新成員:風衣。風衣的款式追上時代,而用色的沉實讓它與便裝風衣有所區別,而最重要是,風衣能抵禦寒風,尤其是帽子,保護後腦,以免風寒直接入侵。可是,在極致的天氣,當風衣也不是冷鋒的對手,當校服團隊之中再無強手的時候,家長讓子女穿上「外援」羽絨,又是否恰當?

  有人說,學校應該彈性一點,以學生的健康為前提,酌情處理;也有人認為,既然校規有寫明,扣操行分也沒有做錯。這彷彿是兩難:如果容許一個同學穿羽絨,缺口打開,之後個個同學都穿五顏六色的羽絨回校,成何體統?可是,如果扣操行分,同學以後穿不夠,冷病了,又豈是老師願意見到?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情、理、法如何取得平衡,是一門學問。法,固然要遵從,但隨着時代改變,法有時也需要與時並進。天氣越來越冷了,是否應該把羽絨也納入校服團隊?這是長遠解決問題的法子。至於個案,其實很簡單,在早會上,由老師說:「看到有同學穿羽絨回校,其實是不合校規,不過因為天氣太冷,校方酌情不會追究;但校方也顧慮到學生的健康,所以由現在開始,因應寒冷天氣放寬規定,十度以下,同學可以穿羽絨,但規定只能穿沉色,畢竟這裏是學校,要維持校園樸素的風氣。」

  不一定事事要罰。學校有智慧,學生才更有智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