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愛恨情仇在倫敦\陳楚

時間:2018-02-03 03:15:46來源:大公網

  最近大熱的手遊,我想非旅行青蛙莫屬了,這個成功地掀起了一波跟着青蛙去旅途的浪潮。但在我看來,還是跟着電影或者電視劇去旅遊更有意思一些。自然而然地,英國成為了我這個英劇迷在冬季假期裏的首選,而倫敦應該就是所有英劇愛恨情仇的集合所在吧。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看英劇,那麼你應該也會又跟我一樣的看法─假如沒有倫敦,英劇的光輝會大打折扣。和紐約、巴黎、東京一樣,倫敦承載了太多故事裏的愛恨情仇、人性善惡。它是大都市,也是歌舞場,權利的遊戲與金錢的陰謀都在這裏展開;它是小確幸,也是吉祥鎮,甜美的愛情與安詳的小日子也都在這裏上演。

  《神探夏洛克》中,倫敦在車窗投影中若隱若現;《哈利波特》中國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為倫敦打開了一扇通往魔法世界的神秘大門;《王牌特工》(《Kingsman》)讓倫敦Mayfair區的古典考究與奢華盡收眼底;《國王的演講》帶來了皇家教堂與宮殿的驚鴻一瞥;《諾丁山》中透過波托貝洛市場看到的倫敦又充滿了安詳與愜意。穿越熒幕,在紅色巴士與黑色的士的來往穿行中,倫敦不斷地刷新着它的面孔,一同刷新的,還有觀眾心中的倫敦印象。

  來倫敦之前,熒幕中的倫敦,總給我一種灰色調的印象,散發着一種性冷淡風格的孤傲氣質─是當下正流行的高級灰。冬天,失去葉子的樹枝形態各異地伸展着,險些要碰到空中隨風流動的雲。倫敦人總是穿着深色的長大衣,剪裁考究,身板筆直,在潮乎乎的地面上匆匆而行。倫敦似乎天生有一種冷峻的氣質,有點壓抑,有點陰沉。於是這裏發生的故事也總是帶着幾分神秘色彩。陰謀、犯罪、金錢與權力,是這裏永恆的話題。

  《V字仇殺隊》中最有「倫敦味兒」的議會大廈與大笨鐘鐘樓;《神探夏洛克》中皮卡迪里廣場(Piccadilly Circus)穿梭的車流;《007大破天幕殺機》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上空飄揚的米字旗,彷彿平和的表象下,總是暗流湧動。倫敦就是用這樣神秘冷峻的氣質吸引着人們的好奇與憧憬。

  然而現在熒幕中的灰暗色調與半個多世紀前霧都倫敦的灰暗又大為不同。空氣是乾淨的,風是清新的。《神探夏洛克》中,當卷福邁着大長腿在倫敦街頭疾行時,風拂過他的捲髮,拉扯着他那一千三百五十英鎊羊絨大衣的衣角,我似乎能感受到倫敦清冷的風;《London Spy》中Alex沿着泰晤士河晨跑時,他與灰蒙蒙的河光天色彷彿要融為一體,而我彷彿能呼吸到倫敦潮濕乾淨的空氣。隨便打開一部以十九世紀的倫敦為背景的影片,同樣是灰暗色調,這個城市卻是被籠罩在污染、陰暗、貧窮與骯髒之下。無論是二○○一年《來自地獄》中倫敦東區的白教堂,還是二○○五年的《霧都孤兒》中的貧民窟,這樣的倫敦危機四伏,險象環生,很難與現在這個高級的大都市相提並論。

  在倫敦,每一個街邊的長椅都好比一個影院的座位,坐在那裏,看雲捲雲舒,人來人往,眼前的倫敦就像是一部電影。這些木質長椅本身並不起眼,但如果仔細看去,會發現其中的很多都刻着字,很多是緬懷逝去的愛人、朋友。就像《諾丁山》中那個刻着愛情誓言的長椅「For June Who Loved This Garden. From Joseph Who Always Sat Beside Her.」這樣的椅子並不只存在於影片的浪漫之中,電影之外,每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主人公。

  這是一個陽光溫暖的午後,我打開電腦,寫下倫敦霧都裏的美好,這美好裏總有這麼一個長椅,那麼一對愛人相互依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