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巴爾蒂斯的油畫《黃金歲月》一直備受爭議\資料圖片
被畢加索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畫家」的巴爾蒂斯與畢加索的畫風迥然不同,前者的畫常常散發出一種古典氣息,是具象的繪畫風格,而畢加索的繪畫則是抽象,有着立體的瘋狂和晦澀。但這並不妨礙畢加索對巴爾蒂斯作出公正的評價和肯定。
其實這些我並不太懂,但是在身為設計師的朋友家裏看到了巴爾蒂斯的一張油畫《黃金歲月》,被上面那個旁若無人躺在沙發上持鏡自照的美麗少女所打動,朋友便給我講了這幅畫作及作者的生平故事。
仔細看這幅畫,身着短裙的少女斜躺着,一隻手垂下,另一隻手拿着帶把的橢圓形鏡子對着自己的臉在照,頭有點歪,眼睛是斜着觀看,眼神看不清是專注還是飄忽,是欣喜還是淡定,但絕對是閒適和雅靜的。垂下的右手將衣裙的領部斜帶到右肩以下,以致露出了半個肩胸;右腿順着沙發的一邊也垂下,腳跟點地,與右手呈接近平行之勢,左腿卻彎曲立起,腳跟平放在沙發邊上。女孩的左斜前方有一個大壁爐,裏面燃燒着旺火,斜背對着她的地方有一個男人在往壁爐裏添柴。整個畫面的主色調是黃色,只有沙發布和地毯是淡暗綠色,女孩的衣裙、光着上身男人的背影及窗簾都是黃色的。
這的確是女孩的「黃金歲月」,屋子裏有燃燒着旺火的壁爐,應該很暖和。我在想,這是冬天還是春天?抑或是夏天?不,不是夏天,否則不會燒壁爐,如果是冬天,少女又只穿着短裙。故而春天的可能性較大?一九三四年的春天,那時沒有空調,只有烤火,這有點像今人中的貴族和藝人,哪怕再冷,也只穿夏裝,盡顯曲線,美麗無掛礙。畫布中的女孩青春年少,身材苗條,如花似玉,可愛迷人,她注視着自己,觀者注視着她。少女斜躺的姿勢有點放浪形骸,觀者又不免杞人憂天,擔心那個壁爐前的男人若回過頭來,豈不是一眼就可窺探到少女那掀起的衣裙和裸露的胸肩⁈但沒關係啦,巴爾蒂斯的這幅畫的確有色欲的成分,但它並不誇張,不隱晦也不粗俗,就是那麼的具象,女孩也許幻想,也許天真,也許無知,但她是隨意、放鬆和自由的,給讀者以回味和想像。
巴爾蒂斯包括《黃金歲月》在內的關於年輕女孩的畫作,在評論家的眼裏,一直都有着爭議,有人認為這些繪畫洋溢着性暗示,也有人對他的藝術才華和想像力讚不絕口。
巴爾蒂斯的父親是藝術史家,母親是畫家。他一九○八年出生於巴黎的這個波蘭貴族家庭,但他遠離了二十世紀的思想和時尚,畢生追求一種跨越時代的理想典範,故而他的作品沒有打上時代的烙印。由於他堅持寫實的風格,曾受到前衛藝術家的排擠和冷落。但到五十年代以後,他的作品還是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他先在歐美一些重要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畫展,後來又到日本和中國舉辦畫展,法國政府授予他「國家藝術大獎」,日本頒發他「國際藝術獎」,他還曾獲得瑞士「榮譽公民」稱號。二○○○年二月十八日,九十二歲高齡的畫家去世,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的巨匠」。
巴爾蒂斯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母親男友如親生父親一樣的關愛、賞識和培養,戰爭年代,他的父母因故分居,母親芭拉提妮帶着兩個兒子移居瑞士,與舊知、奧地利大詩人里爾克產生了熱烈的愛情,這段感情一直持續到詩人生命的最後一刻。里爾克對女友的兩個兒子視如己出,恩寵有加,曾經因為巴爾蒂斯地理考試不及格,前往學校指責校方「出題太難,無視兒童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後巴爾蒂斯的整個學習繪畫都得到了他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