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從國內來我校訪學的X教授突然神秘兮兮地問我知不知道校長年薪多少?他告訴我,通過一個特別網站能查到美國各大私立高校校長的年薪,我校校長每年工資66萬美元,哈佛校長則每年掙99萬美元。我校前任校長十幾年前年薪就50萬了,當時美國總統年薪才40萬。現任校長年薪66萬的話,漲幅不算大。
據說如今在美國討論「性」話題能肆無忌憚,但個人工資還是禁區,不可貿然詢問、打聽。公立大學受到政府資助,工資必須向納稅人公開,外人可以查到。私立大學或私人企業則不用照此辦理。所以,即便是朝夕相處的同事,彼此也不了解各人年薪多少。美國是個強調「獨立」、「個性」的社會,工資作為個人隱私被保密理所當然。另外,很多人還將個人價值和收入直接掛鈎,工資是敏感話題,不好隨便討論。
不過,也有美國專家提倡徹底推行工資透明政策。比如,某公司列表說明評工資時經驗、專長、業績等各項指標比重多少,並公布從CEO到清潔工每個人的工資數額,表明照章辦事。這樣做的好處是「唯才是舉」,讓員工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努力,還能糾正僱主和僱員之間信息不對稱、僱主權力過大的問題。消息一傳出,申請到該公司工作的人數劇增。反之,那些工資信息不透明的單位,員工總覺得其中有貓膩,因此缺乏忠誠度,老想跳槽。
國內過去工資、體重、婚姻等私人信息都可敞開來談,這類談話似乎還是促進相互了解和人際關係的方式。現在大家也表示尊重隱私了,但私下的好奇心未必見得降低了多少,X教授的反應就是最好的證明。要是在國內也徹底推行「工資透明」制度,不知會帶來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