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為漢代精製的畫像磚,河南省出土(出土時缺去右上方一小角),以當時雜技表演作主題,寫實性強。每一表演者和駿馬活靈活現,姿態美妙;手法好比浮雕,洵屬我國古代藝術難得的珍寶。製作年代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影響後世的繪畫與雕塑藝術殊深。從前本欄曾約略介紹南北朝時期的「出行」(樂師吹打)畫像磚,風格不同,但歷史價值比不上出土漢磚。
近代偽品不多見,一來仿真難度高,二來受市場局限;很少人認識和欣賞漢代畫像磚,不知是寶,不會作「收藏保值」對象。真品大多砌於漢代磚室墓、祠堂、宮殿或「闕觀」建築物等,故必經久風吹雨打和日曬,或埋土層長年受水侵土蝕和滲染,有天然風化痕跡;像附圖者,帶淡淡銅綠色。若歷來能多細察、研究和比較,要鑒辨真偽並不困難;況且,二者所用磚土材料,截然不同,古今迥異。
漢人墓室的畫像磚,很多題材俱為宴樂、雜技、舞蹈、騎射、成行車馬、吹打之類。蓋官民迷信,「謂死如生」,亟欲能把生前一切享樂榮華,一併帶進墳墓,使人感到去世後進入一個美好的「極樂世界」;與當時盛行的畫像石異曲仝工。後者要直接雕刻石面,畫像磚多用陰刻的印模,在坯上拍印而成。
東漢時期的畫像磚,不再是西漢初期的大型空心磚,而改為實心普通磚的體積。題材方面更大突破,比較複雜、多元化、生活化,不但反映當時社會實況,甚至情節故事化,生動活潑。不同地域具不同地方風格特色,並非千篇一律。主要產區為河南、四川和江蘇一帶,反而陝西西安迄今絕少發現。其中以四川地區方形畫像磚最佳,構圖變化多,富藝術氣息,人物刻畫細膩,寫實性強;與河南地區的雄獷風格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