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理財套路\慕秋

時間:2018-02-02 03:16:07來源:大公網

  商界英才各有理財方法,比如李嘉誠,他主張要有一盤贏利生意保底,再談其他開拓,而且手頭現金必須充足,遇合適時機才有彈藥出擊;再比如李兆基,他的持有實物才是保值最佳方法的理念,促使他年輕時已動手儲土地買舊樓,以及後來的收購中華煤氣等。李兆基的心態與李嘉誠很相似,注重培養審時度勢的眼光,冷靜而不失勇猛,投資理財在穩中求進。

  白手起家的中原地產掌舵人施永青,他的「四三二一」理財套路,似乎更加形象易明─四成地產,三成股票,二成現金和債券,一成黃金。當這個比例出現波動,比如房價大漲,地產佔財富五至八成時,便要賣出部分地產,買入其他,以維持「四三二一」基本比例。

  近兩年房價飆升,施永青認為是地產「收割期」,他賣出不少物業套現。近日在電視又看到他講「四三二一」理財觀,明顯感覺到他人至老年,守財心態更加突出,他不否認,若樓價大跌或股市大瀉等特殊情況出現,理財比例會隨之更改。

  正由於他對樓市前景有保留,目前他已將理財比例改為「三三三一」,地產、股票、債券和現金各佔百分之三十,黃金仍是百分之十。怎樣守住辛苦賺來的財富,施永青教路,首先判斷所處時代是經濟增長期還是衰退期,從而決定做法上的進取抑或保守,並將之體現在資產組合比例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