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童謠殺人\米哈

時間:2018-02-02 03:16:07來源:大公網

  世界上很多著名童謠,內容都令人毛骨悚然,遇害者眾多。從英文版的「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my fair lady」到粵語版的「有隻雀仔跌落水,被水沖去」,還有日本的《籠中鳥》與《妹妹背着洋娃娃》等等,其實就是一單接一單的命案。阿嘉莎.克莉絲蒂也留意到這一點,於是寫了《一個都不留》這個故事:十個貌似死有餘辜的人,一個接一個,跟着名童謠《鵝媽媽》的內容死去。

  《一個都不留》一九三九年出版,而它的「經典/老套」有三:第一,孤島設定,有一班人沒有什麼可以讓人信服的理由,但都跑到一個孤島去,然後剛好又遇上大風暴,沒有回程的船,最後十個受害者一個一個被殺;第二,極端私隱主義,當一班「待受害者」明明知道兇手就在他們之中,遇害者一個接一個,但這時候,他們還是相當尊重私隱,堅持一人一間房間(而且晚上聽到門外有聲,還會勇敢地出去追看究竟);第三,童謠殺人,即兇手依照着童謠《鵝媽媽》的內容連續殺人:「十個小小戰士吃飯去,一個嗆死剩九個。九個小小戰士睡過頭,一個不醒剩八個。……一個小小戰士太孤單,吊死了自己,一個都不留。」

  在不同的偵探故事中,以童謠殺人為行兇設定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掩飾兇手的身份。兇手利用一連串無辜者的死亡,隱藏兇手與目標受害者的明顯關係。在少數案例,也可能是有「雙兇手」的出現,於是乎二號兇手見到一號兇手犯案,便想渾水摸魚,用童謠串起本來沒關係的謀殺。

  然而,在《一個都不留》中,克莉絲蒂卻提供了一個近乎不能成立的童謠殺人理由,她筆下的兇手說:「我想起兒時的一首歌謠,那首關於十個小戰士的歌謠。兩歲時的我,聽了極愛──於是我開始暗中搜集下手的對象。」我想,這殺人動機才是這故事的最恐怖之處,但,也是最接近《鵝媽媽》童謠的本質:純粹、恐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