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去西班牙南部旅行,途經馬德里。住處樓下是周日的跳蚤市場,附近散落幾家古董商店。可愛的市井氣。步行夜遊城市。聖誕前夜,許多飯館酒吧劇院閉門謝客,幽暗夜街點綴着些許光亮:燈火通明的雜貨店大都是吃苦耐勞的華人和印度人經營的。經過老市場建築拱門,見到在外夜宵的人們,想起國內吃烤串的路邊攤。店家淘氣地在門上標註:「海明威從未在這吃過飯,因為那時我們還沒開張」─海明威在西班牙時曾遍尋美味,如今多家餐館還以「海明威曾來過」招攬顧客,這家可謂反其道而行之。門外,一位先生擺pose要我給他拍照,我用西語說gracias(謝謝),他笑說:不是,應該說xie xie。
也參加了個三小時的城市步行之旅。導遊為阿根廷小哥,出生在法國,已在馬德里住了六年。西、法、英語皆好,熟知馬德里城市史及西班牙歷史,講了各種掌故。他介紹世界上最早的從未歇過業的餐館Botin(始於一七二五年。櫥窗展覽健力士世界紀錄證書)。西班牙「第二好」的畫家戈雅(據說「第一好」的是委拉斯蓋茲)成名前曾在此洗過盤子。自然也是嗜好吃喝的海明威曾流連之處。巧得很,下午步行就路過戈雅出生的建築。馬德里也有幾家藝術影院,那日恰在放映馬丁斯科塞斯《窮街陋巷》與羅曼.波蘭斯基《水中刀》。
馬德里號稱「城市建在水上,城牆由火建成」。「Madrid」為阿拉伯語,北非來的穆斯林摩爾人為之命名,大意為「豐水之地」,因地下有河。城裏依然有「三教」人民曾經比鄰而居和平共處的見證,如在某一地點,最下端的藍星是猶太教標誌,中間存留一段八世紀由穆斯林修建的城牆,最上端是天主堂。當然最終天主堂戰勝一切。今日世界之情形,多教人民也再難以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