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娛樂節目常有這種情況,一個老外在台上說脫口秀,台下的觀眾笑得前仰後合,我們卻如空中浮雲,茫然不知笑點何在。這是文化差異,咫尺與天涯,距離是很大的。中國人和美國人,隔着偌大的太平洋,思維方式不盡相同。
好比說旅遊,兩國的遊客各有各的期待。美國人期待與自己環境不一樣的東西,原始的、聖潔的、聞所未聞的,愈原始愈要去。甚至有極左的美國人說,發展不一定是好事,現代化帶給人類的是災難。這個說法就離中國人所想差遠了。中國人想的是,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趕上去,從前叫「只爭朝夕」,現在叫「擼起袖子加油幹」。
中國遊客期待的事物要分階段。二三十年前出國,一下飛機就忙着看招工資訊;之後期待看高樓大廈,紐約的時報廣場、香港的銅鑼灣、東京的銀座;這一二十年,中國現代化步伐加速,高樓大廈興起,養眼的事物數不勝數,他們興趣轉移,也愛看民俗的、稀奇的、標新立異的了。好比說土耳其的咖啡文化、法國的紅酒作坊、美國的印第安部落……當然,有些人還期待看房子。無論是看民俗看稀奇還是看房子,都是經濟實力的體現。
客觀地說,美國人有很多可愛之處和不可愛之處。可愛之處猶如:愛向陌生人打招呼,彼此友好,有時好到令人感動;重視家庭關係,多數人守本分,下班就回家,周末打理花花草草,做運動,看電影,郊遊,去教會等;遇事冷靜,危險時刻把安全留給弱者;年輕人自強,創造未來不依賴父輩;不畏老,退休了也不閒着,猶如「春蠶到死絲方盡」;有問題誠心交流,不遮遮掩掩。另有個特別優點,他們舉杯時不「先乾為敬」,要問「我們乾了,好嗎」,你若說不要,人家就尊重你。
美國人的不可愛之處也不少。濫用槍械,縱容持槍者;無形的種族歧視;流行吃速食;「美國優先」讓全世界生厭;到哪裏都遠,要開車;愛幼,卻不如我們「尊老」;我行我素,在特朗普時代變本加厲;治安的好壞分區域,好的區域路不拾遺,差的地方常有搶劫,如果有人在某地出事,警員好奇你「為什麼來這兒」,言下之意是那裏不安全。
還有一些現象,則與可愛不可愛無關。好比說亞洲人流行群體文化,言行舉止要被群體認可,否則就有壓力,但是老美不管;一些我們認為是關心體貼的話,房子多大、開什麼車、賺多少錢、是否結婚,他們卻認為是隱私。美國人的可愛與不可愛,平時我們都不在意,細想起來還真是如此。
有個現象我不理解,少數中國人一到美國就變,變得守規矩,擔心犯了法不能脫罪。另一現象我能理解,那邊的中文受台灣人影響,在美國呆久了口音要變,變得帶閩南腔。 口音變了有煩惱,回國時不理解的朋友還以為你「假」,是「洋涇浜」。
中國有值得美國人學習的方面。第一該學的,是很少發生槍擊案,這一點他們真該好好學一學,雖然學起來有難度。
人的思維慣性,容易以己之長量他人之短。欣賞他人之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曾提出文明共融的「美美四句」,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人、美國人,該彼此欣賞和學習對方的優點。如此這般,國家才會更加強大,個人才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