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中國人的錢是好賺的。去日本爆買馬桶蓋,去歐洲爆買奢侈品……只要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玩意,用得上的,國人都願意買買買。不過一直以來卻有一處例外:虛擬數碼產品。
這大概和以前的國情有關,某些虛擬商品在正版渠道買不到,只能通過下載盜版獲取。久而久之,每當用戶想獲得某個虛擬商品,無論是音樂、電影、遊戲還是線上課程,總會搜索商品名稱加「免費下載」、「破解版」等關鍵詞,「舉手之搜」,海量資源隨便download。互聯網進入中國後的野蠻生長,使得不少外國網友在形容中國的線上世界時,會用到一個詞:「盜版天堂」。
這種情況的產生,與付費意識的薄弱有關。線下商品,用錢購物,等價交換,不給錢就拿,那叫「偷」。線上商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可以「免費」獲取,加上當時的內地物價水平普遍較低,使得很多人對動輒上千的正版軟件望而卻步,產生「這東西不值這個價的感覺」。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免費」。
直到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互聯網產業、創意產業後,才終於意識到,消費者為虛擬商品付費的意識,是需要被培養的。
培養的第一步是打擊盜版。內地越發嚴格的版權保護機制,令一大堆提供盜版資源的網站在法律面前低頭認錯從此相忘於江湖。接着是第二步,正版授權。提供音頻播放、視頻播放服務的平台,紛紛大手筆地向音樂、影視的版權方購買版權。加上原創音樂、原創網劇層出不窮,好內容,帶來觀眾;而觀眾,也願意為更快、更全地享受優質播放服務而買單。這幾年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好產品,也令用戶感受到了虛擬商品的價值:它雖然不是實物,有時候卻能帶來比實物更多的愉悅感。
培養付費意識,必須小火慢燉。這個意識培養起來可謂雙贏:既能激勵創作者做更好的產品,又能令消費者享受到更好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