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開科取士,金榜題名就成為讀書人的最高追求。與之相對應,名落孫山給寒窗苦讀的士子帶來的打擊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這首《登科後》將自己四十七歲中進士後的欣喜若狂表露無遺。但同樣的長安同樣的花,在他之前的《再下第》一詩中卻是「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據說孟郊「十七年間六落第」,備嘗悲苦。而有類似落榜經歷的詩人不在少數,因此詩壇也就留下了一個特殊門類─落第詩。其基調無需贅言,總之是老醋泡黃連,又酸又苦。錢起《長安落第》:「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數日鶯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傷心。」常建《落第長安》:「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項斯《落第後寄江南親友》:「古巷槐陰合,愁多晝掩扉。獨存過江馬,強拂看花衣。」都與孟郊出奇的一致,睹花傷神,失落難過,雖是春深,難擋淒冷。
還有一種落第詩,意境卻迥然不同。大抵郊寒島瘦之類的人,除了哀嘆時運不齊,躲向書齋或放浪形骸之外,不會再做他想。但有的人卻不然。譬如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本也粗通筆墨,卻屢試不第,憤而留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等到五十五歲起兵時,黃巢便是號稱「沖天大將軍」,可見落第時的傷痕仍在。五年後,黃巢攻入長安,即位稱帝,果真實現了當初宏願。
一千年後,在廣東又誕生了同樣的落第詩。洪秀全從十三歲考到三十多歲,連個最初級的秀才也沒考上。大病一場後,也留下一首「黃巢體」:「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眼通西北江山外,聲震東南日月邊。」看黃巢的詩,尚有些意象,落第或許是欠缺了點運氣;反觀洪天王的口號詩,只能說當初考官判他不及格,一點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