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田野上的歌/楊勁松

時間:2018-01-26 03:16:12來源:大公網

  四十年前的中國改革,率先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農村,中國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詞作家曉光在安徽等地農村體驗生活,感受到了農民發自心底的喜悅:「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裏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西村紡花、東港撒網,北疆播種、南國打場。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妝。」作曲家施光南只用半天時間就寫了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首先以合唱曲於一九八一年元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流傳至今。

  中國是農業大國,遼闊的疆土孕育了寶貴的民歌文化,「文革」之後,歌頌勞動、讚美愛情的民歌得以解禁,《回娘家》、《龍船調》等在全國傳唱熱度不亞於當時的流行金曲。在中國歌手的演唱風格中,自然就有了民族唱法,湧現了一批優秀歌手,民族唱法歌手又演唱了大量原創歌曲。

  作曲家士心的代表作《你會愛上它》、《我們是黃河泰山》當年很流行:「我登上泰山之巔,天風浩蕩向我呼喚,中華的風骨像泰山千秋聳立,銘刻多少功績多少榮耀,多少尊嚴。」新民歌不再是鄉間小唱,更有江河萬古流的宏闊情懷的大格局,通過電視晚會傳播,新民歌又稱主旋律歌曲,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流行歌曲的重要類型,不少作品超越時代局限傳唱至今。《高天上流雲》說社會轉型期的人與人:「莫道風塵苦,獨木難成林;一人栽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披綠蔭。莫怨人情冷,將心來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頑石也能煉成金。」《父老鄉親》在富裕新時代不忘初心,歌頌勤勞善良、同甘共苦的父老鄉親,「鬍子裏長滿故事,憨笑中埋着鄉音。」詞曲作者心中真情,讓藝術創作有了飛揚的翅膀,留下經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