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馬祖耶夫盡演拉氏協奏曲/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

時間:2018-01-21 03:15:35來源:大公網

▲俄羅斯鋼琴家馬祖耶夫/© Eugene Evtukhov

  「一炮而紅」應該是用來形容俄國鋼琴家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最為貼切的詞彙。好幾個重要的鋼琴大賽冠軍,令馬祖耶夫一出道就站在古典音樂的巔峰。今屆香港藝術節他應邀來港,與由愛沙尼亞指揮家克利斯蒂安.約菲(Kristjan Järvi)帶領的俄羅斯史維特蘭諾夫國家交響樂團(State Academic Symphony Orchestra of Russia 「Evgeny Svetlanov」),一連三晚盡演四首拉赫尼曼諾夫鋼琴協奏曲。

  馬祖耶夫在鋼琴演奏這條道路上可說備受期待,而等到他真正揚名國際之時,是他成為職業鋼琴家之始。《留聲機》雜誌的樂評聆聽過他的演奏後,稱讚他是一位「承襲偉大俄國傳統、帶領我們回歸至吉利爾斯時代榮景的大師。」

  自幼浸潤古典音樂

  一九七五年,馬祖耶夫出生於音樂世家,母親是鋼琴老師,父親是鋼琴家兼作曲家。小馬祖耶夫三歲時就能夠把從電視裏聽到的旋律,在鋼琴上彈奏出來,他的父親發覺到他的音樂天賦,於是當起他的第一個鋼琴老師。一九九○年,他到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實力突飛猛進;一九九四年首次參加國際鋼琴大賽(南非約翰尼斯堡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首獎;而更關鍵的是在一九九八年,當時二十三歲的他參加了第十一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不負眾望地奪得第一名。此後,馬祖耶夫以職業鋼琴家出道,與他合作的史維塔維夫、史畢瓦柯夫、阿巴多等,皆是大師級指揮家。

  將與馬祖耶夫合作演出的指揮家約菲,年紀相仿,同樣出身自音樂世家。約菲有兩位身為指揮家和長笛家的兄長,父親是著名的指揮家。他七歲時全家移民到美國,在紐約成長,深受當地音樂文化的浸潤。約菲於曼哈頓音樂學院就讀鋼琴後,又到密歇根大學學習指揮,此後,開始了職業指揮家的生涯。他的指揮風格備受業界認可,由二○一二年至今擔任德國MDR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俄國名家名曲集結

  一連三晚音樂會中,馬祖耶夫、約菲與俄羅斯史維特蘭諾夫國家交響樂團,將演繹俄羅斯三位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作品。首場音樂會選了拉赫尼曼諾夫少年時代所寫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以及他戰勝抑鬱後、演出好評如潮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配搭史達拉汶斯基以繽紛的管弦樂訴說的神話故事《火鳥》;次場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是炫技之作,激烈過後,有由約菲新編的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組曲——戲劇交響曲,將淒美愛情故事娓娓道來;第三晚則是拉氏作品專場,有浪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並以色彩斑斕的《交響舞曲》作壓軸曲目。

  拉赫尼曼諾夫的樂曲本身即具有情緒感染力,普遍帶着憂愁與浪漫,旋律優美又很有威力。其中,第三鋼琴協奏曲又是拉氏最受歡迎的作品。作為演繹拉氏作品頗具權威的鋼琴家,馬祖耶夫形容這首樂曲時說:「簡直是一頭情感的怪獸」。所以觀眾即使不夠了解樂曲,也能從音樂感受到那股情緒。

(本文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編者註:「馬祖耶夫與俄羅斯史維特蘭諾夫國家交響樂團」定於三月八日至十日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