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香港福建書畫會筆墨芳華30載

時間:2018-01-19 03:16:02來源:大公網

  圖:施子清(前排左起)、林廣兆、楊孫西、吳良好、楊健、陳積志、吳志華、盧文端、朱挺與眾嘉賓合影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劉毅報道:適逢創會三十周年,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正於香港中央圖書館二至五號展廳舉辦「三十芳華——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大展」,展出水墨畫、書法、油畫等各種形式的名家作品逾三百幅,展現閩港兩地文化融合,共同發展的丹青風貌。

  大展於昨日舉行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副主任楊健、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吳良好,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楊孫西,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中銀國際副董事長林廣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洪祖杭,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會長施子清,康文署副署長吳志華,香港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大公報》副總編輯韓紀文等。

  丹青描繪家鄉風貌

  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於一九八八年創辦,施子清於開幕致辭時感慨道:「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今日我已滿頭銀髮。回憶書畫會創立之時,正逢八十年代改革開放,風雲際會,我和香港書劃界朋友一起推動成立。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在各地舉辦的會員展、個人展、雙年展愈七十次,會內人才濟濟,名家輩出。作為第一個福建人在香港的文化團體,亦是一個跨界跨領域的書法組織,始終堅持愛國愛港,推廣中國文化事業前進。」

  盧文端表示,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中多為本港知名人士,多年從事書畫研究及教學,三十年來出版書畫集逾一百種,並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捐贈作品慈善拍賣,「香港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中國文化的優秀必為港人所認同。」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評價今次展覽十分有意義:「香港福建書畫會成立三十年,幾乎每一年都舉辦書畫展,會員從內地來港定居,對推動本地書畫藝術發展貢獻良多。」施子清看到會員展出作品,感慨時光飛逝,綜觀會員作品,西畫較之前有很大進步,其中部分作品更繪出家鄉風情,帶有濃郁地方特色。

  寄情筆端 各抒心懷

  是次展覽之繪畫方面由寫意山水至工筆花鳥,題材廣泛;書法方面則由行草到篆書,不一而足。書畫家寄情筆端,繼承傳統的同時,亦兼顧創新,下筆穩健,各抒心懷。另外,施子清近幾年多幅書法作品以及林天行的荷花系列亦在現場展出。

  莊志坤原本修習西畫,之後轉修水墨。故其作品《觀瀑圖》線條中西兼備,在傳統中國畫技法之上吸納西方技巧,「我以古詩入畫,描繪一人觀瀑布,藉以展現人生在世,雖是『獨立人世間』,然而面對紛繁事物,也應有『唯聞澗水喧』的豁達心境。」莊志坤說。

  柯巧燕自幼從福建來港定居,對古樸鄉村生活始終難以忘懷,「我喜歡中國畫的墨,以及樸實無華的事物,而故鄉的山水、屋舍既可用墨色勾勒,又充滿樸素。」柯巧燕說。這次展出的一幅《雲藏遠岫》,遠景、近景相得益彰,層層展開,遠景寫意的山巒,與近景勾勒細膩的紅梅樹、屋舍、漁船形成呼應。

  中國書法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理事林樾是次參展三幅書法作品,他於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成立初期加入,他告訴記者,會中書畫家固定每月相互交流切磋。他寫書已逾六十年,自言寫書能讓人的性情平和許多,去除浮氣。參展書畫家陳志超選取新穎形式,以漫畫入書法,作品《佛》為拜訪佛寺時當場作出,「佛」中含念經拜佛的謙恭姿態。

  書法家黃躍榮擅寫篆書,其篆書作品吸引觀者頻頻駐足。而另一幅作品以行草寫就「大愛如茶」,旁邊附詩把蘇軾詩句「從來佳茗似佳人」、納蘭容若「當時只道是尋常」放於一處,展示他本人對如今茶文化的另番思索。

  該展覽展期至本月二十二日。

  圖片:大公報記者王豐鈴、劉毅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