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導師們於開幕式音樂會合作獻演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2018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YMCG)」(下稱「音樂周」)本月十一日在廣州開幕,一連九天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音樂手和音樂導師團一起,進行一次從東方到西方、從古典到現代、從「有譜」到「沒譜」的藝術探索之旅。
音樂周期間,還將舉行七十七堂室內樂大師課,八十堂絲路工作坊,以及交響樂排練和各類活動近二十次,熱愛音樂的市民可以在線了解大師班、暢談等現場動態、領略國際一流導師風采,也可以到星海音樂廳和二沙島「篷房音樂廳」,現場與馬友友及導師們對話,探討音樂與青年、文化與社會、融合與創新等話題。
該音樂周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共同承辦,導師團隊由馬友友、著名指揮家斯特恩(Michael Stern)、絲綢之路樂團(Silk Road Ensemble)核心成員,以及美國著名交響樂團首席音樂家組成。
62青年樂手來自四大洲
今年音樂周集合了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生活經歷,來自亞、歐、美、澳四大洲的青年樂手,組成新一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YMCG)交響樂團」。該團招收了六十二名青年樂手,除了華裔還有部分非華裔人士,體現了樂團成員的多樣性。不同國家和族裔的青年人加入YMCG交響樂團,也更契合音樂周「文化互通 共建互信」的發展理念。樂團成員年紀均在三十五歲以下,有些雖並非職業樂團樂手,但絕對不會缺少靈感和創意。
講好「中國故事」,是近年眾多文化團體努力的重點。西方「語言」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又如何增加國際傳播力?音樂周開幕音樂會就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在開幕式音樂會上,廣州交響樂團、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小號重奏組為市民帶來伊瓦森(Eric Ewazen)的《喧耀音樂會》,二○一七年首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交響樂團的成員,也登台亮相演繹一曲諾曼(Andrew Norman)的《GT賽車》,頗有傳承意味。
音樂導師們則合作演繹《F小調弦樂四重奏》,該曲又稱「莊嚴四重奏」,是貝多芬所寫的最短的單樂章。身為藝術總監的馬友友親自上陣,和其他四位導師一起演繹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五人演奏個性鮮明,樂器的音質與音色都極為漂亮。馬友友希望通過與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音樂人一起創造新的音樂,向世界傳達出廣東乃至中國音樂人樂於溝通以及音樂背後的多元文化信息。
導師親上陣演繹四重奏
有意思的是,開幕式音樂會選擇了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芬格爾山洞》的序曲收尾,雖然被貼上序曲的標籤,但它本質上是一篇獨立的詩曲,因此它本身並不是告知「節目」的完結,相反,它的上演為「2018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探索之旅拉開序幕。
今年音樂周的導師團隊較去年更強大,共十五位世界知名音樂家帶領YMCG交響樂團的青年音樂家,開展近二百場各種規模、各類組合的工作坊、排練及講座活動。和去年一樣,除了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外,在廣州交響樂團大樓戶外草坪上還有一座臨時搭建的兼具多功能的「篷房音樂廳」。「篷房音樂廳」白天兼具YMCG交響樂團成員活動中心、媒體中心等功能,晚間將化身非常規表演場所,還將安排數場由藝術總監馬友友策劃的「樂聚.暢談」音樂活動,其中的兩場將向市民開放。
本月十九日的閉幕節目「馬拉松音樂會」,所有參加本屆音樂周的青年樂手將從下午二時至九時連續演出,包含傳統室內樂組合、即興音樂小組及YMCG交響樂團演出的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等。更多資訊可瀏覽YMCG網址www.ymcgchina.com。 圖片:廣州交響樂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