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不安之年美國人愛讀的書/陳 安

時間:2018-01-11 03:15:56來源:大公網

  歷史的教訓值得汲取,歷史的覆轍不應重蹈。歷史學家琳達.戈登去年出的專著《東山再起的三K黨》(The Second Coming of  the KKK)便是一本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書,有書評家認為,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白人至上者恐襲事件的發生,特朗普對種族恐怖分子的袒護,說明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克林頓喜歡讀書,也重視圖書出版、評論工作,二○一七年全國圖書獎頒獎儀式,他也前去參加並當頒獎人。這次頒獎會上,黑人女作家傑斯敏.沃德(Jesmyn Ward)因成了全國圖書獎虛構作品兩度獲得者而引人矚目。她在二○一一年以長篇小說《拯救骨肉》(Salvage the Bones)脫穎而出,這次又以長篇小說《唱吧,還沒葬的人,唱吧》(Sing, Unburied, Sing)獨佔鰲頭。這部新作敘述卡特里娜颶風之後密西西比小鎮上的一個家庭故事:十三歲男孩喬喬的母親是黑人,父親是白人,母親有「類鴉片」毒癮,父親坐牢期滿,母親帶着他和剛學步的妹妹搭便車去監獄接父親。沃德在領獎詞中說:「你看着我,看着我所愛、並為之寫作的人,─我的窮人、黑人、南方的孩子們,我的女人們、男人們,你就看到了你自己,看到了你的悲傷、你的愛、你的失落、你的遺憾、你的快樂和你的希望。」

  有書評家認為,沃德受到美國經典文學作品─尤其是托妮.莫里森的《寵兒》(Beloved)的啟示。莫里森,這位一九九三年諾獎獲得者,二○一七年由哈佛大學出版了她在該校「諾頓」系列講座上的講稿集《他者的起源》(The Origin of Others),就如她的其他著作,此書也涵蓋她所一向關注的政治問題:種族隔離,性別歧視,社會恐怖,群眾運動。有評論家認為,她的系列講座「向來以閃爍着智慧的光輝著稱」。

  在令人沮喪、鬱悶的政治氣氛中,不少在大選中支持希拉里.克林頓的讀者歡迎她及時寫出《發生了什麼》(What Happened)一書,這對她自己及其支持者都是一種安慰,也是一種泄憤。因目前國家分裂局面而憂心忡忡的讀者,則願讀新書《什麼聯合我們》(What Unites US),這本由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丹.拉瑟撰寫的書告訴讀者,在發生歷史性變遷的情況下,美國一些重要思想組織如何建議克服分裂,實現林肯總統在「家不和則不立」演說中表達的全國大團結願望。

  政治氣氛既壓抑窒塞,「我也是」更是雪上加霜,使人覺得美國時弊叢生,日子難過。不過,美國人還是喜歡針砭時弊,抖落醜聞,一場全國性的反對性騷擾運動迅即展開,有關專著進了書店,電視評論員格雷欽.卡爾松寫的《猛烈行動:停止性騷擾,拿回你的權利》(Be Fierce: Stop Harassment and Take Your Power Back)很快上了《紐約時報》圖書暢銷榜。作者指出,「我也是」運動(#Me Too)是數世紀之久為爭取婦女平等權利的鬥爭的勝利,許多男士名家被揭下面具,污濁空氣被蕩滌一清,「遺憾的是,有一個名字被有意落下,他就是我們的『偷摸司令』(groper-in-chief)唐納德.特朗普,在眾多針對他的性侵指控面前,他耍賴不認帳,千方百計溜之大吉。」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