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唐本忠教授(中)及其科研團隊/資料圖片
一月八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二○一七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其中一個亮點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院士以「聚集誘導發光」項目榮獲中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這是香港科學家繼支志明教授二○○六年捧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十年之後,再度問鼎國家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項。本次香港共有六位科學家獲獎,除唐本忠院士外,另有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
唐本忠院士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他二○○一年首創的「聚集誘導發光」概念業已成為中國科學家領航、多國科學家跟進的研究領域,產業價值非常巨大,將在光電和醫學等方面廣泛應用,以造福人類。
唐本忠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系。後獲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又在多倫多大學和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一九九四年至今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二○○九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一名高分子化學家,唐本忠院士治學嚴謹,刻苦攻關,認準的目標堅定不移。從出國深造到回國交流、返港任教,這位海歸博士懷抱科技報國的拳拳之心,其間廢寢忘餐殫精竭慮的研究生涯之艱苦可想而知。對這些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說:「做科研,既要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要勇於挑戰權威、把巨人踩在腳下。」正是這種尊重權威又不迷信權威、敢於超越權威的創新精神,使他創造出劃時代的成果!
唐教授認為,事業的成功出自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廉潔的制度保障,他向記者披露一件「小事」:某次一個女生想知道考試內容,找老師探聽後悄悄留下一個信封,老師發現裏面竟然是錢,馬上致電香港廉政公署,結果這個女同學被抓去監禁。香港的學術風氣為什麼健康、各項事業為什麼進步,與制度的力量分不開,唐博士的成功也說明了這一點。他認為香港學生比較努力,團隊意識也很強;而內地來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雖然都很聰明,但比較自我,又急於求成,這種傾向將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
從唐本忠先生獲獎感言,筆者至少有兩點感想:一是唯上、唯書心理要不得,想幹出一番成績,必須敢於突破、敢於超越先生,要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識;二是只有建立一個公平、清廉的學習和競爭環境,優秀人才才有望脫穎而出,這正是當今中國學術界亟待提升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