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人幣在岸價飆逾百點升穿6.48關

時間:2018-01-09 03:16:0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張豪上海報道:人民幣兌美元周一中間價報6.4832,較上一個交易日中間價升值83點,為2016年5月3日以來高位。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開盤跳升逾百點,升破6.48關口,最高報6.4739。創2017年9月以來新高;每百港元兌離岸人民幣跌見83水平。

  每百港元兌83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人民幣波動加劇,企業外匯套保壓力也續增,業內呼籲盡快推出外匯期貨等工具,豐富企業套保手段,助企業規避風險。

  外匯分析師李劉陽指出,人民幣進入多頭行情,人民幣升值加速引發結匯頭寸入場,進一步強化短線人民幣升值趨勢。「過去兩年多來,總計約8400億美元的未結匯需求正逐步釋放,有助推進境內人民幣結匯需求,使人民幣匯率在美匯指數下跌不明顯時走出獨立升值行情」。

  據了解,去年底開始的匯率上漲,企業匯兌損失主要通過兩方面產生:一方面是很多出口企業年底年初季節性「剛性結匯」增加。「本來在美國有一筆上千萬美元的應收款,十二月初收回然後結匯,結果因年底大家都在結匯,操作慢一些,到月底才完成,損失100多萬元人民幣。」上海一家外銷型電子企業董秘無奈地說。

  另一方面,對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可供出售的外幣貨幣性項目除攤餘成本外的其他帳面餘額變動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之外,均計入當期損益,意味因去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攀升,即期匯率給出口企業帶來不小帳面損失。一月三日晚,百隆東方(601339.SH)公告預計去年全年將形成匯兌損失約1.5億元人民幣(數據未經審計);原因在於去年初以來,美元匯率持續走低,造成人民幣匯率相對上升。

  企業拓外匯套保防風險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王堯基博士指出,內地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不夠成熟,企業缺乏有效而足夠的避險工具。由於內地沒有推出外匯期貨和外匯期權,目前企業能利用的外匯套保工具,主要有遠期、期權、外匯掉期及貨幣互換業務,且均在銀行完成。「必須加快推出外匯衍生品工具,不然企業套保沒有工具,沒有手段,只能是一句空話。」王堯基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