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在地\吳非

時間:2018-01-09 03:16:07來源:大公網

  一次與朋友從內地趕早班飛機回港,安檢過後看時間充裕,便跑去肯德基吃早餐。兩人都點了皮蛋瘦肉粥,朋友突然問知不知道麥當勞與肯德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想了許久,老實回答說還真不知,炸雞薯條、可樂漢堡,一樣的「垃圾食品」,不懂如何評判優劣。朋友翻起白眼,說誰要你比較這些。你在麥當勞有見過這麼「接地氣」的早餐嗎?

  這才想起自己正吃的這碗皮蛋瘦肉粥並非平常早茶店的手筆。朋友邊吃邊侃侃而談,說麥當勞與肯德基早年間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堅持全球化,而後者着意於本地化。肯德基幾乎在各地都推出過具有當地特色的餐品,如內地有「老北京雞肉捲」和一系列粥品,香港有「家鄉雞皇飯」,而日本甚至有煎炸過的小巧飯糰。麥當勞則始終如一地「堅守」着自己的固定餐點,像是以不變應萬變。不過,朋友說這話的時候還不知麥當勞如今更名「金拱門」,遠勝當年網友將肯德基戲稱為「開封菜」(KFC),一下「本地化」了個徹底。

  飲食的「本地化」,或說「在地化」,其實是個十分普遍的現象。無論餐館怎樣聲稱地道與正宗,總也要適應當地人的口味,以打開本地市場。旁的不談,川湘菜館到了不擅食辣的北方一律麻辣減半;以甜著稱的台式飲品到了其他地方也往往從基準就偷換成了半糖;再如天津的「煎餅果子」,去年剛進入香港市場,捲裹的餡料自然不再僅限於北地簡簡單單的油炸「薄脆」。叉燒、烤鴨、棒棒雞,種類之豐富令人咋舌。就有老家在天津的朋友感慨說,新穎是新穎,只是花樣太多,反倒吃不出「煎餅果子」的家鄉味了。可見飲食的「在地」,相比起「正宗」,難免有幾分南橘北枳的意思。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