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海派羅宋湯\簡嘉明 文、圖

時間:2018-01-09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海派牛腩羅宋湯」不單有大量蔬菜,而且牛腩入味,酸甜適中,非一般「紅湯」可以相比

  「紅湯還是白湯?」

  繁忙的午膳時間,不論身處西餐廳、茶餐廳或快餐店,港人都已習慣服務員以最快的語速詢問顧客上述問題。當然,服務員也期望客人以最敏捷的反應回答「紅」或「白」,倘若有人追問什麼是「紅湯」、什麼是「白湯」,那服務員就要不厭其煩地說明:「『紅湯』是『羅宋湯』,『白湯』就是『忌廉湯』。」然後,他們就會知道,面前的顧客不是地道香港人。今時今日,要驗證誰是香港居民,問對方「『紅湯』是什麼」應該比問「誰是本屆『香港小姐』」來得準確,因為假如以後者為驗證題目,大部分香港居民可能要即時被遞解出境。

  香港人對「羅宋湯」不會感到陌生,也多知道這款西式餐湯與俄羅斯有關。「羅宋湯」源自東歐,一九一七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隨白俄難民傳到上海,「羅宋」也就是「Russian」的音譯,當時也有所謂「海派俄羅斯菜」。上海人將傳統的「羅宋湯」按中國人的口味改良,以高麗菜代替紅菜頭,又以番茄醬加糖讓湯保持原來的顏色與甜味。五十年代初,隨着不少上海人南來香港定居,也讓「海派羅宋湯」在這東方之珠大放異彩,成為港式西餐廳的必備餐湯。

  某天氣溫驟降,中午家人興致勃勃說要帶我到中環喝湯。午餐專程去喝湯,最初我的興趣真的不算太大。然而到達中環租庇利街的「Wheatfield X」時,我卻變得非常好奇,因為餐廳打正旗號是「羅宋湯專門店」,而且賣的更是家傳的「海派羅宋湯」,令我很想一嘗箇中的風味!那裏的「紅湯」果真不錯,湯夠熱,料也足,稀稠適中。湯中有大量蔬菜和入味的牛腩,可見用心製作,有別於以「茄膏」粗製濫造,以致弄成偏甜、偏酸或偏辣的「紅湯」。不吃牛的可選「海派豬骨羅宋湯」,更有為素食者而設的「健怡紅菜頭湯」。為配合港人口味,各款湯可加上海麵、意粉、拉麵,而我則點了那裏的「廚師推介」,因為是「海派牛腩羅宋湯」配「香煎牛脷豬仔包」。其實,「羅宋湯」傳統的吃法是要配「羅宋包」的,「羅宋包」就是香港人所說的「豬仔包」或「硬豬」。這餐廳的做法是在「豬仔包」中加鹹牛脷或澳洲肉眼排作餡料,頓時令這個「廚師推介」成了開胃、飽肚又貼近昔日海派俄羅斯菜傳統的午餐。

  在寒冷和匆促的用膳時間,藉一碗高質的「紅湯」感受港式的異國風情,在酸甜間幻想自己回到了二十世紀初張愛玲筆下的老上海,也不失為一個浪漫的午休方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