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聽濤軒藏珍管窺書畫發展

時間:2018-01-08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聽濤軒藏珍─聽濤軒考藏中國書畫展」昨日在廣州增城開幕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聽濤軒藏珍─聽濤軒考藏中國書畫展」昨日在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開幕,展覽分「元、明、清諸家之作」、「近代京、海、粵諸派代表畫人之作」和「饒宗頤教授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百歲之作」三個部分。元代盛子昭、明代吳門畫家及晚明清初獨具個性的畫人作品,近現代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等名家作品和饒宗頤教授二十五件作品同時亮相,觀眾大飽眼福之餘,還可以從中管窺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歷程。該展覽舉行至三月一日。

  難得一見的饒荷及書法

  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位於廣州增城市仙村鎮皇朝集團總部內,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是內地第一個饒宗頤學術藝術研究交流機構,是繼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之後,又一個以饒宗頤命名的學術研究交流機構。展覽正是慶祝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奠基五周年暨饒宗頤教授一百零二歲華誕的文化活動系列之一。香港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張肖鷹,以及廣州、增城的領導等均有出席開幕式。

  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館長鄧偉雄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中西方在繪畫藝術表現上各有不同,中國的繪畫不僅是畫的藝術,還是人的精神的體現,這次展覽不同時期的大師之作,可以讓觀眾從中感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饒宗頤的書畫作品,此次展覽展出由饒宗頤六、七十年代至其百歲的作品,其中,饒宗頤百歲前後所繪寫的荷花以及巨幅書法,顯示了他長流不息的創造力,如《喫茶去》、《六祖像》及書法等,均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點點紅梅展現欣欣向榮

  關山月的《迎春圖》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關山月的梅花同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一樣,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時代藝術符號。關山月的梅花珍貴,據資料顯示,關山月一生用硃砂作紅梅不過十餘件,九七香港慶回歸曾畫過一幅作為國禮贈特區政府,平常展覽和博物館未曾露面,市場上更是極為罕見。本次展出的是關山月一九八三年的作品,點點紅梅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裸女是林風眠筆下的主要意象之一,也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裸女是林風眠經常所用的題材,不過他當時主要以油畫進行創作,而其晚年以中國畫為媒介所畫的裸女,則將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與西畫的造型之法結合起來,且融入優雅的東方氣息。

  展覽當中有一幅年代不詳的林風眠《裸女》,女子面容姣好,神態淡然,豐滿的身體在背後淡墨窗簾的映襯下顯得寧靜而溫馨。

  本次展覽不僅有粵港澳地區熟悉的畫家,也有一些個性畫家的作品,高其佩就是當中的一位。高其佩,清代著名畫家,指頭畫派創始人。指頭畫,就是用指頭、指甲、手掌代替筆蘸墨或染色,在紙或絹上所繪的畫。這種奇特的畫技,在中國繪畫史上獨居一個位置。在展出的《古木雙雀》中,橫伸出來的枝頭上,一對雀兒凝神對望,寥寥數筆,勾勒出生機勃勃的畫面。

  圖片: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