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經典台\耶生

時間:2018-01-07 03:15:46來源:大公網

  收費電視有一個「經典台」,播放電視台的舊節目。

  我經常留意這一台,因為其主理人很用心,有一個「我們的……」系列,會觀察近來哪一個演員受歡迎,就播放那位演員過去的精彩演出。去年因為《不懂撒嬌的女人》,兩位主角林文龍和宣萱人氣急升,就播了「我們的林文龍」和「我們的宣萱」;二○一七年是汪明荃入行五十年,就有「我們的汪明荃」。看着一九七八年《倚天屠龍記》趙明的婉約可人、一九八一年《楊門女將》穆桂英的英姿煥發;到二○○五年《我的野蠻奶奶》「格格」的霸氣奔放、二○一五年《華麗轉身》華芳凝的高雅風霜,「汪阿姐」的演出橫跨多個年代,一方面讓人看到,一個演員的終身成就,是如何歷練出來;另一方面也看見香港電視史的發展,一代又一代的演員,在汪明荃身邊,來來去去,譜寫出香港電視史一頁又一頁。

  除了每個月的重頭「我們的……」系列,「經典台」還有一些小品、資訊節目。有一個經常重播的,原本沒多留意,但前兩天剛好碰見它的片頭,細味了一番,竟多有感觸。節目名稱叫《香港倒後鏡》,由大家熟悉的廖偉雄和當年的港姐顧樂儀主持,用趣劇的形式介紹香港開埠以來的趣聞趣事。翻查資料,這是一九八八年、即三十年前的作品。而我所說的片頭,就是用不同的相片做古今對比,例如一九八八年已發展的沙田與舊日還是農田的沙田;一九八八年的天星碼頭跟舊日的天星碼頭;一九八八年的尖沙咀鐘樓與舊日的尖沙咀鐘樓;一九八八年的彌敦道跟舊日的彌敦道,等等。最後是兩位主持人小時候和當時的照片。

  身處二○一八年,看這個片頭,是真正感覺到何謂歲月的痕跡。當時的今,已是今天的古了,所謂的古舊對比,在這一刻看來,是舊的,跟更舊的對比。沙田的高樓更多了,天星碼頭搬家了,尖沙咀鐘樓還在,彌敦道兩旁也面目全非了,而兩位主持人,廖偉雄已退出幕前,顧樂儀二○一五年不幸病逝。

  汪明荃的五十年,有不同階段;香港的倒後鏡,也不是只有古和今。如果今天也來一套《香港倒後鏡》,會照出什麼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