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吃一離開本土變成全國連鎖店,就變了味,這主要是商家利益驅動所致。但中國之大,市場之大,利益驅動下的美食,也難以回歸初心。中國第一美食當屬大閘蟹,這個江南美味,不僅在香港出現走私過境案,銷售點更是遍布中國大江南北,不合格的大閘蟹離鄉背井,在缺乏生養基礎的環境下,成為商家牟利的工具。前些年的八月,我在甘肅敦煌參加某全國會議,當地主辦方宴請的餐桌上就有大閘蟹,每隻也就二三両,這在蘇滬地區都是上不了酒席的,可在西北已為堪比魚翅海參的高檔美食,據說當地就有大閘蟹銷售連鎖店。我覺得這已經不是真正的大閘蟹了,它成為了稀缺奢侈食品的代言,暴利必然滋生腐敗。
中國美食,美在滋生其水土,但美食又是行走的,它展現着歷史的變遷、文化的流動。比如在山西吃的汾陽名菜中,棗泥油糕與天津炸糕相似,而蝦醬豆腐就是天津海鮮菜,當年天津是出海大碼頭,山西商人從那裏將美食帶回汾陽,成為汾陽菜中的名品。而汾陽八大碗蒸菜中,又有江蘇淮揚菜的影子,據說這能追溯到朱元璋部隊一路北上的歷史。而重慶小吃中有很多甜點與蘇滬小吃相似,一說這是二戰抗日戰爭中,重慶作為國民政府陪都,不少國民黨軍政家屬都來自蘇滬,就把當地飲食習慣遷徙到重慶,影響到市井,抗戰結束後,大江東去卻把美食留下了。
我老家是南通近海的小城,後來到北京工作,第一次去天津吃海鮮,發現這裏不少海鮮菜的做法與我老家相同,比如麻蝦醬沾餅等。最神奇的是在日本,我竟然吃到了久違的紅豆米飯,這是我老家常規的主食。南通與日本,就在這碗紅豆飯上有了一衣帶水的時光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