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吉州窰紋飾看宋人意趣

時間:2018-01-05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黑釉釉上彩繪雙鳳紋盞,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希冀

  茶盞內黃色的桑葉與黑色地釉形成對比,蘊含着「桑葉能通禪」的佛性與覺悟;清逸瘦雅的「一枝梅」在瓷器上伸展,盡顯宋代文人的詩情畫意與傲骨;仿漏影春法做成剪紙貼花盞,供宋人一邊飲茶一邊欣賞圖案紋飾,把茶藝推向一個程序複雜、技巧細膩、情趣盎然的境界……

  滿足了藝術審美和實用雙重需求的吉州窰,在宋元時期獨樹一幟,達到了科學技術與工藝美術完美結合的高峰。在那些花樣繁多又精妙絕倫的紋飾中,後人不僅可以一睹吉州窰的藝術魅力,也可以從中窺見古代文人的生活意趣和精神追求。」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文、圖

  「吉州窰——江西吉州窰瓷器精品展」正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二百一十二件(套)來自江西省博物館館藏的宋元瓷器,以吉州窰瓷器為主體,分成「江南名窰」、「禪風茶韻」和「博采眾長」三部分,集中展現吉州窰的素雅之美、質樸本色。

  吉州窰是江南地區一座著名的綜合性瓷窰,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因吉安市古稱「吉州」,故得名「吉州窰」,創燒於晚唐,極盛於南宋,宋元時期其產品暢銷海內外。吉州窰瓷器種類繁多,燒造過青釉、醬褐釉、乳白釉、綠釉等顏色釉瓷器,作為宋元時期最富創造力的民間窰場,吉州窰是中國名窰瓷器研究中不可缺失的一環。

  斑斕窰變展現別樣意境

  黑釉瓷是吉州窰的典型產品,始於北宋,燒造時間長,從早期單色黑釉發展成為色彩斑斕的窰變釉。這種釉斑是在燒製黑釉瓷時,工匠在黑色地釉灑入不同的金屬原料作為呈色劑,高溫燒製過程中因物理化學反應而形成的,有玳瑁斑、虎皮斑、鷓鴣斑和兔毫斑等不同形態。形態各異的釉斑猶如動物和貝類身上斑斕的花紋,與黑色的釉面相映成輝,是吉州窰工匠效法自然、模仿天然珍貴材質燒製而成的珍貴產品。

  宋元時期,江西吉州窰和福建建窰生產的曜變天目、油滴天目、木葉天目、玳瑁天目等黑釉窰變瓷器輸入日本,被日本上層社會奉為「重寶」。本次展覽中就有一件黑釉兔毫紋盞,內壁黑褐色地釉上布滿了細如兔毫般的銀灰色條紋,乳白色的兔毫從四周向中心流淌,極具動感。玳瑁斑也是吉州窰瓷器常見的釉裝飾之一,該窰變斑紋是在黑釉基礎上施以黃色斑彩,燒製後斑彩呈塊狀為玳瑁斑,呈條狀則為虎皮斑。展覽中一個宋吉州窰玳瑁斑罐,外壁是黑色的地釉和姿態各異的黃褐色斑紋,與天然玳瑁極為相似,別有一番情趣。

  禪茶一味融合人文自然

  宋元時期,江西地區文人薈萃、禪風盛行,喝茶成為整個社會的風尚,也影響了吉州窰產品的燒造。宋人尚白茶,認為湯花越白越好,因此使用深色茶盞更容易辨識茶色,吉州窰的黑釉瓷由此應運而生,文人和禪僧群體對黑釉茶具的推崇也影響了吉州窰的裝飾手法。作為吉州窰最具特色的產品,黑釉瓷具有變化多端的釉面和紋樣,木葉貼花、剪紙貼花這兩種融合自然與人文的裝飾手法為吉州窰獨有,體現了吉州窰作為民間窰場的創造力。

  剪紙貼花,是將剪刻成花卉、動物等造型的紙花貼於瓷胎上後施一層黑釉,揭掉剪紙後得出釉色與胎色黑白分明的裝飾圖案。吉州窰生產的剪紙貼花瓷器剪紙紋樣豐富多彩,多以龍鳳、喜鵲等和民俗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為主,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希冀。在此基礎上,吉州窰工匠還擅長採用黑釉剔花的裝飾工藝,尤以剔梅折枝紋為特色,從展出的黑釉剔梅紋長頸瓶等吉州窰精品的器身上,可以看到別具風骨的梅花紋與黑釉相映成趣,具有淺浮雕的效果。

  如果說剪紙貼花是吉州窰瓷器紋飾中的「下里巴人」,那木葉紋則是其中的「陽春白雪」。木葉貼花,是指把桑葉浸泡加工後,貼在已施過黑釉的坯胎上,敷黃釉經高溫一次燒成。燒成後的桑葉呈黃色,與黑色地釉形成對比,樹葉的形狀、莖脈在黑釉襯托下清晰可見,又像是枯葉從樹上凋零後飄落在瓷器上,這是將自然融於瓷器燒造的絕妙創造。「桑葉能通禪」之說來源自醫方,吉州窰木葉貼花茶盞,最能體現「禪茶一味」,妙趣天成,其特有的禪趣使之深受當時僧侶喜愛。

  同場還展出黑釉釉上彩繪雙鳳紋盞,以及刻有作坊商號的瓷枕碎片底部瓷片等。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網址www.gznywmuseum.org,該展覽至三月三十日結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