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薄扶林「鹹蛋黃」\蓬山

時間:2018-01-04 03:15:54來源:大公網

  我很喜歡「歲時之感」這個詞。第一次見到是在《燕京歲時記》:「七月下旬則棗實垂紅,葡萄綴紫,擔負者往往同賣。秋聲入耳,音韻淒涼,抑鬱多愁者不禁有歲時之感矣。」我雖非抑鬱多愁者,但此寥寥數語,所刻畫的那種暮鼓晨鐘之下的北國深秋氣象,直穿透肺腑。

  「歲時之感」形容的正是這種季節變換、起落捲舒間的感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見一落葉,而知秋臨;睹窪中之冰,而曉天寒」,「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涼秋九月,塞外草衰,胡笳互動,牧馬悲鳴」……都可說是歲時之感,它將風景、光影、溫度、聲音、情緒氤氳融化在一起。

  舊時的北京,小販的叫賣都會帶來不同的歲時之感。「深巷明朝賣杏花」是春季的歡快;鮮魚水菜、冰鎮西瓜,為盛夏帶來一絲清爽;秋天挎着籃子在胡同裏吆喝着賣栗子紅果,高遠的藍天襯托出蒼涼;而隆冬時節扛着草把子叫賣冰糖葫蘆,聲音與身形都是瑟縮的。歲時之感,蘊藏着一片土地、一個城市的性格。

  香港溫差小,季節更迭遠沒有北方那樣清晰而深刻。妙齡少女常常搭配着圍巾+夾克衫+短裙+長筒靴,按北方人的標準,這是把一年四季都穿在了身上。明天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然在香港絲毫感受不到凜冽嚴寒。只有山間的黃葉和地上的落英,在用色彩述說歲月的流淌。

  每天下班坐巴士,經過薄扶林道靠近數碼港一帶,遠眺西邊海域,常會看到徐徐沒入山脊的夕陽,香港人形象地把這叫作「鹹蛋黃」。但冬日白天短,下班時已是薄暮,太陽早已落山。元旦假期時有一天下午,正好看到落日餘暉,涼風拂面,「鹹蛋黃」像是一道餐後甜點,讓人心情舒朗,完全不似溽暑悶熱的夏季傍晚時那焗熟的「鹹蛋黃」了。

  這就是香港的歲時之感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