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七零後的哀樂中年/純 上

時間:2018-01-03 03:15:46來源:大公網

  二○一七年深秋,同為七零後的初中老同學在微信朋友圈裏轉發「肥俗中年女」和「油膩中年男」的標誌各二十條,並建議「對號入座」。大家議論紛紛,一時刷屏。可不是嗎?七零後中最小的生於一九七九年,到二○一八年虛歲四十,年已不惑了。就算能活到耄耋之年,生命也已過去一半,我們必須認清現實,接受人到中年的事實了。

  不過,這個微信帖子只是描摹了中年男女「惡形惡狀」的誇張漫畫,旨在戲謔搞笑,不必當真。兩個二十條都聚焦外在特徵,細分又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衣着服飾:女人上菜場穿睡衣、冬天腳踩十塊一雙的地攤貨棉拖鞋;男戴「各種串」、穿僧袍、皮帶上掛一串鑰匙。二是體貌特徵:男人添了大肚皮,鼻毛外露,留長指甲,說話快時口吐白沫,頭面各處長出亂蓬蓬的毛髮和鬍鬚;女人則長出「全身性米其林輪胎」,一化妝就是「血盆大口」。三是生活習慣:女人狂罵「小三」,愛說「我年輕的時候」,「怕離婚勝過怕死」,聽到廣場舞音樂不由自主扭動腰肢,一到晚上九點哈欠連天,辦美容卡只為聽剪髮小哥誇自己年輕;而男人喜歡把秋褲當家居褲穿,手機用左右翻開的皮護套,常吹噓家裏珍藏的普洱茶,在私家車上掛手串、在車身上噴「國家地理」、「越野e族」、小國旗等標誌。最後,二十條特徵還包括中年女人車裏一定有林清玄或張德芬的書,而中年男人愛聽草原歌曲和汪峰「並做懷舊狀」。

  所謂微信者,本就只能提供「些微」信息,讀者不妨「略微」相信,半信半疑。以上描述是否真實、全面、可靠姑且存而不論,我覺得有趣的是字裏行間透露出社會輿論對如何老去的苛刻要求甚至中年人的自我身份危機。老實說,年過四十,多半皮膚起皺,白髮增多,肌肉鬆弛,體重增加,腰腹增大,體力下降。除了少數「天賦異稟」、另有奇遇或拚命砸錢整容、保養者,樣貌、精力都不如青春年少時是自然規律,犯不着少見多怪。穿着打扮更是個人自由。青少年可以追求「殺馬特」、「非主流」造型,七零後也能穿戴自己覺得舒服的衣物鞋帽,而不該承擔「肥俗」、「油膩」的污名。興趣愛好同理可證。讀書、聽歌、畫畫、烹茶,愛做啥做啥。工作中不如意事多,難道業餘還不能鬆快鬆快?年過不惑,大可放鬆心情。既然不用着急討好別人,也就不用為不相干者的閒言指摘徒生煩惱。

  青春的傲慢自信或天真爛漫都擋不住殺豬刀似的歲月。今日的俊男靚女、年少紅顏就是將來雞皮鶴髮的垂垂老者,相信大部分人不會一到四十就開槍自殺。在過去千萬年的人類歷史中,能平安活到老已是無上福氣。當然,中年人也不都是久經考驗、爐火純青的智者、完人。他們可能為揮霍了青春而追悔莫及,可能因面臨婚姻與事業危機而心力交瘁。但對「肉體疼痛,靈魂焦慮」者,我們不該多些同情、理解,少些指手畫腳嗎?君不見,前幾年還在斥責「壞人變老」或嘲笑「大叔大媽」的九零後現在也開始常聽天氣預報,關注養生信息了。

  中年當自強。有位七零後老同學說得好:女兒已經長大,父母尚未老去,中年的人生妙在恰到好處。而如果沒有兒女,不存在基因投資,也就沒了「為未來提供人質」的焦慮。人生剩下的四十年光陰應該比動盪艱辛的前四十年更平緩順暢。真的,哪怕生命的最後二十年能替換成最初二十年的遭際,我都不會情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