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食素\吳非

時間:2018-01-02 03:15:57來源:大公網

  一次從南京回港,給老家在南京的朋友帶回一隻鹽水鴨,聊以慰思鄉之情。約好吃飯時面交,朋友便叫我選餐廳。在南京小住的十日,當地朋友十分熱情,每餐都帶我去品嘗正宗金陵味。南京菜南北特色兼具,精巧之餘,也免不了濃油赤醬,口味頗重。前幾天吃得開心,然而十天下來也實在油膩過了頭,於是一回來便立刻選了間算得出名的素食餐廳,惟求清淡。店裏菜式繁多,脆皮素鵝、生炒魚片、豆腐餃子、沙鍋獅子頭……誰知一時竟忘了朋友嗜肉如命,隨着一盤盤素菜上來,朋友臉上的失望逐步加深,苦着一張臉問:「生炒魚片……魚在哪裏?」我指着雪白的蘑菇片給他看,說這就是「魚片」。朋友的失望終於變為絕望:「那我能現在就把鹽水鴨切開吃掉嗎?」

  於是那餐飯間便聊起了食素。朋友拿過餐牌仔細端詳,說真搞不懂你們這些宣稱「素食主義」的人,「素鵝」、「素雞」、「獅子頭」,分明是以素仿葷。原料上避開葷腥,但心嚮往之,那素食的本意何在?朋友這一疑問,便是對於「素食主義」的常見誤解之一了。說來「素食主義」分為多種,僅從原因而言,便有宗教與非宗教之分。許多宗教信仰都有素食主張,其中以佛教最為典型。《梵網經》有雲:「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佛教戒殺生,故斷絕魚肉,且不僅於此。家中有信佛的長輩,常年茹素,魚肉不沾,蛋、奶一類皆絕,五辛也在禁忌行列。長輩飲食十分嚴格,餐桌上只見水煮或是素油炒的青菜,連調味都無。朋友所說的「心嚮往之」,在這類素食者身上的確是不存在的,「以素仿葷」、「素菜葷做」都因有不敬之嫌而不被接受。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