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作者供圖
上次,在大公園版面上看到了一篇有趣的小文叫《我的超人》,寫的正是那位作者的爸爸,溫馨之餘,讓我也想提筆寫一寫我的爸爸。我爸今年快六十了,是個文化程度不算特別高,在單位裏喝茶水看報紙等退休的老人。他不愛看電視,喜歡老電影,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的老電影,他幾乎都可以倒背如流。
隨着年紀的上漲,我爸的記憶力大不如前了,能記住的影視節目也越來越少了。但有意思的是,近十年,不知因為什麼,他突然迷上了國寶、文物,從此,我家的電視,幾乎就定格在《鑒寶》、《傳家寶》、《國寶檔案》之類的節目上了。《馬未都說收藏》、《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能買書的買書,能買碟片的買碟片,出去旅遊,肯定先去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只要出去,他就一定要去看看。那次,為了去法門寺看地宮裏的藏寶,從華山爬下來都快不能走路了,還強撐着坐了很久的車。可每次,我問他,某件寶物好在哪,某件瓷器是屬於什麼窰,這把劍是誰佩戴的……他卻支支吾吾的,從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只當是他的記性不好,久而久之地,也就不問了。
二○一七年的十月底,我從朋友處得知央視要出一檔國寶類綜藝節目叫《國家寶藏》,於是就習慣性地告訴了他。誰曾想,他從那以後就忙了起來,上網查節目形式,查寶貝名稱……首播的當天晚上,他也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着盼着。看完了,第二天就打電話來纏着我,要和我說節目,連連稱好。我習以為常地問他,哪好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一下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千里江山圖的顏色真好啊,原來竟是用寶石畫的,我才知道畫畫的人居然只有十八歲,宋徽宗就是那個開創瘦金體的亡國之君啊,那幅畫竟然將近有十二米長,北京奧運會上也出現了,前一陣故宮展出的時候你怎麼不告訴我,知道了就去北京看你,也看看畫了……」隔着電話,他滔滔不絕的說了好久,每件國寶,都從來歷說到創作,又說到價值,如數家珍。
電話那頭的我卻是越聽越楞,這還是我那個看完就忘,忘了還要繼續看的老爸嗎?我笑着打趣他,他也說,是啊,這次看完,怎麼就記住了呢?想來想去,還是因為《國家寶藏》和別的節目的形式不一樣,不再是一家之言,不再生硬地把寶物的所有優點一下傾倒給觀眾,也不會那麼細緻地講,各種釉彩大瓶十七種燒製方法、石鼓上面都有哪些文字……而是寓教於樂,走進故宮,走進歷史。
我想,如果,介紹《千里江山圖》的來歷的時候,還用以前的辦法,說「即便經歷了權臣蔡京的阻撓,十八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依舊在宋徽宗的調教下,畫出了長達十二米的《千里江山圖》,畫面色彩鮮艷,所用顏料皆為寶石磨製,歷經千年而顏色依舊,堪稱古代版的航拍中國。」我想,很多人,恐怕還會和我老爸一樣記不住吧。我喜歡這檔節目,就憑它讓我爸爸再次擁有良好的記憶力就值得讓我喜歡。我知道,也許在很多專業人士眼裏,節目中的小劇場有「服化道」的漏洞,講解的內容不夠深入,形式大於內容。但是,我依舊覺得,對於許許多多對文物做不到鑽研的人而言,看過了能對國寶感興趣,能記住,就足夠了,而這也正正是「讓國寶活起來」最重要的意義。中國,從來不缺少高精尖的人才,缺少的是讓更廣的大眾認識、了解這些歷史和文物的方式和方法,而《國家寶藏》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
爸爸的記憶力,記得住我的生日,記得住跟媽媽的結婚紀念日,記得住他人生中值得高興的幸福時光,因為它們都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如今,他還記得住《國家寶藏》裏介紹出來的種種國寶、文物和國家歷史,因為,這是我國需要被人記住的瑰麗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