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郎朗盡己能育後輩

時間:2018-01-01 03:15:27來源:大公網

  圖:郎朗獲頒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

  郎朗近日在香港大學(港大)第一百九十八屆學位頒授儀式上,獲授予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繼英國皇家、曼哈頓、伯明翰、紐約大學和中央音樂學院之後,這已經是他獲得的第六個名校榮譽博士,同時也是第一個社會科學類(Social Science)博士。《大公報》記者於當日儀式後的間隙採訪了郎朗,聽他分享對音樂教育的熱誠以及與鋼琴相伴的經歷。

  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文) 何嘉駿(圖)

  正如他所演奏的音樂一樣,郎朗總是給人熱情、樂觀而充滿正能量的感覺。「獲得這個榮譽,我非常感激,未來將為香港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比如將我在深圳的鋼琴學生帶來香港進行音樂交流,使他們互相學習。」他說道:「我相信音樂能夠使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更緊密。」

  透過基金會貢獻社會

  根據港大官網介紹,港大名譽博士學位是頒授予對大學、社會或學術方面有傑出建樹,在知識思想上,社群或文化方面對整體社會及全球有寶貴貢獻的人士。郎朗認為:「比起之前獲得的藝術類博士,此次更多的是對我透過基金會(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為社會所做的事情的一種認可。」

  的確如此,他建立的「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LLIMF)自二○○八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古典音樂的普及和教育,並為年輕音樂家提供國際演出平台。今年,基金會即將進入第十個年頭。

  頒授儀式的前夕,在港大音樂系教授蔡寬量主持「與郎朗對話」講座的現場演奏環節中,郎朗將樂曲中的左手部分分別交由十一歲的梁俊晟與十四歲的江紫盈演奏。這兩位演奏者就是二○一六年「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年輕學子項目(Young Scholars Program)」香港地區的入選者;這個兩年一屆的項目為年輕演奏者提供在芝加哥、牛津等國際舞台演出的機會,其中,香港地區在每屆申請者中共選出男、女各一名演奏者。

  在學生的眼中,郎朗不僅在舞台上大氣自如,生活中亦是一位親切而細心的老師。梁俊晟告訴記者:「剛才在台上演奏時我的手很冰,郎朗老師知道後告訴我說,以後在上台前可以握個暖手包。」他回憶第一次與老師同台,是去年七月在灣仔會展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文藝晚會上,二人與甄子丹合奏《黃河》。梁俊晟說:「排練的那幾天,郎朗老師知道我家住得遠,特意為我在他住的酒店又訂了一個房間,讓我能夠免於奔波,專心練琴。」

  郎朗談起建立「年輕學子項目」的初衷時說:「在我看來,音樂是關於分享、給予與獲得。很多演出策劃人都願意用『成品』,不敢用年輕的(演奏者)。年輕人可能不像成熟的演奏者一樣發揮穩定,例如我最初上台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彈快。上台演出一定會有心理波動,但經驗是在舞台上練出來的,沒有受過訓練就會容易彈錯。我希望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年輕的演奏者更加職業化。」

  事實上,他對音樂教育的熱誠不止於此。二○一一年,郎朗在深圳建立鋼琴音樂教育機構「郎朗音樂世界」,致力於以新的教學方式(集鋼琴教育、大師課、音樂會及鋼琴比賽為一體)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及綜合藝術素質。二○一四年,他開始推廣「將音樂教育帶回學校」計劃,為廣大學生提供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截至去年初,該計劃已惠及二十所學校共一千多名學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