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八面出鋒 平淡天成/李英豪

時間:2017-12-31 03:15:50來源:大公網

  附圖為北宋書畫俱絕的名家米芾(米南宮、米元章)小字草體代表作之一《書論書》(局部)。米芾和蘇軾皆以行書最佳,次為楷書;但草書也十分出色,筆勢靈動,飛白健勁又沉着,深得晉、唐章草三昧。他認為唐代張旭狂草以「肥」稱,變亂古法,易流於俗濁或矯飾、誇大;懷素的醉後狂草偏「瘦」,而易流於清枯。故其草書力求「平淡天成」,視為最高境界。其筆勢富個人風格,黃庭堅謂「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擋穿徹」;筆墨縱逸卻不逾矩。

  米芾傳世的字蹟不少,歷代仿品亦多。「北宋四大書家」各有千秋,竊以為黃庭堅與蘇軾皆重寫意,筆墨體態獨特難仿,要鑒真辨假不難。反而蔡襄的楷書,贋品若不細心鑒別,較易為其蒙混。蓋如宋徽宗所評:「蔡襄是勒字,像馬被繮索拉緊,掙扎不脫。」反而其晚年行書靈動灑脫,不拘一法,能「以意馭法」。仿米芾的行、楷和草者,均難以神似;米書筆法獨創,偽品必易露出破綻。何解?

  因為米芾自創一種「刷字」法,一如畫竹,正鋒、側鋒、藏鋒、露鋒等不同筆法,呈現正背偏側、長短粗細。起筆、收筆和提頓隨意而適,飛動多變;尤以中側鋒的配合轉化極精妙;勢多欹側,但俯仰之間,照應有致。「八面出鋒」,正是米書最妙處;加上乾濕濃淡,隨筆運轉。後仿者大多誤以為「米痴」詭譎尚奇,故求其怪,以圖魚目混珠;結體亂七八糟,反曝其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