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先賢祠是眾多法國名人的埋葬之地 資料圖片
剛搬到巴黎時,從我們家的陽台望出去,不遠處便有一個用白色塑料包起來的圓形屋頂,在紅色或者其他深色的屋頂中顯得尤為突出。後來才知道,那便是先賢祠。
先賢祠在我們家和盧森堡公園中間,所以,幾乎每次去盧森堡公園都會經過這個坐落在小山堡頂端像教堂一樣的建築。
產生要進去參觀的想法,是因為知道裏面是眾多法國神級人物的埋葬之地。我是衝着文豪雨果、大仲馬和哲學家伏爾泰去的,先生是衝着數學家拉格朗日和科學家居里夫人去的。
不像其他巴黎的旅遊景點,沒有人排長隊買票,沒有人爭相照相,這裏顯得異常的安靜。走進大門,空曠的主殿內零星的有幾位年紀較大的遊客在牆邊的壁畫面前仔細端詳,用手比畫着說着些什麼。一陣冷風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時眼睛才適應了室內昏暗的光線,我抬起頭,看到了整個穹頂。
映入眼簾的挑高穹頂和兩旁科林斯柱式設計,讓主殿的空間顯得格外開闊。據說如果算上頂上的十字架,這先賢祠的穹頂是巴黎最高的穹頂。一路看着牆壁上的壁畫,讀着一個又一個的偉人事跡。有聖女日南斐法的生平,有法國舊政權時期的基督教英雄,還記錄了法國歷史上各種里程碑式的事件。
這個曾經兩度被用作為基督教教堂的建築,在一七九一年四月四日通過法令批准,最終成為紀念法蘭西民族偉人的聖殿。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以及戰爭運動英雄等,都長眠於此,受後人瞻仰。我們走到地下一層,這裏便是偉人們的長眠之地。按照不同的主題,這裏有不同的分區:文學巨匠,哲學家,平等戰爭鬥士,政治運動領袖,科學領域傑出人士。
注視着這一個一個的名字,我彷彿停止了思考。讓我心中多少有些不安的是,這裏埋葬的人中,有一部分只有屍身沒有心臟,心臟被安放在別處;還有一部分只有心臟裝在一個甕裏埋在這裏;還有一部分是骨灰。無論何種形式存在,他們的名字都印刻在法國的民族歷史上,被整個法蘭西後裔們甚至世上其他國家的後人們所敬仰。
我和先生在各自「偶像」的名字前駐足許久,似乎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平靜卻充滿了力量。這樣的一次拜訪,與其說是一種崇敬和瞻仰,更是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鼓勵。
走出先賢祠,我回頭望去,精美的穹頂印在巴黎湛藍的冬日天空,陽光下,它似乎是自己在放出光芒,閃耀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