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珍妮.浪凡與女兒的母女牽手照片成為品牌商標的設計靈感\作者供圖
一轉眼,又到了年終歲末,年終獎還沒到手,但大家早已開始為年終獎的去處做起了盤算。只聽見這幾天裏,辦公室裏的小姑娘們吱吱喳喳地不是在曬自己收到的聖誕禮物,就是在盤算着年終禮物買些什麼好了。誠然,大節大慶的日子裏,親朋好友間互相送禮早就成了約定俗成的一件事兒,中外皆是如此,本就無傷大雅。作為女兒,我也開始為今年該給母親送些個什麼做禮物好犯起了難。
這邊,一個頗具「買買買」能力的小姑娘說「我媽就喜歡香奈兒(Chanel),年終了,買條圍巾表示一下總是應該的。」那邊廂,一個年資較長的小姐姐又搭腔了:「要我就寧願買件麥絲瑪拉(Max Mara)的大衣,經典又不過時。」一時之間,年末的送禮考量似乎變成了女性心目中時尚標桿的一場角逐,好生熱鬧。
聽罷之後,我也默默地開始去回想母親最喜歡的時尚品牌,思來想去,大概還是要數浪凡(Lavin)吧。
或許不少人對這個牌子知之甚少,但恰巧了,今年正正是浪凡的品牌創始人,珍妮.浪凡(Jeanne-Marie Lanvin,又譯作讓娜.朗雯)誕辰一百五十周年。這位出生於一八六七年的法國設計師不僅極富個人風格,其設計勇於推陳出新,帶有濃郁異國情調,並且洋溢着母性的光輝,對法國時尚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也難怪像母親那般冷靜又知性的女人會對這樣的時尚品牌偏愛有加,浪凡背後的故事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出生於十九世紀巴黎的珍妮.浪凡家中共有兄弟姐妹十一人,作為長女,她不得不早早承擔起家庭重任,十六歲時便以學徒身份開始在女帽店工作。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經過數年歷練,一八八九年,年僅二十二歲的她就在聖奧諾雷市郊路二十二號(22 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擁有了自己的女帽店,開始在時尚界嶄露頭角。
幾年後,小有成就的珍妮.浪凡與意大利貴族埃米利奧.皮亞特(Emilio di Pietro)成婚,不久二人的女兒,瑪格麗特.芭蘭詩(Marguerite Marie-Blanche)出生,浪凡的事業也隨之開始轉折並昇華。浪凡是個溫柔貼心的母親,於是女兒成為了她創作的繆思,靈感的泉源。她親手為女兒設計了一系列精緻的童裝,店裏的客戶看到了,便紛紛要求浪凡也為自己的女兒定製。很快,浪凡的業務又拓展至為這些年輕、富裕的媽媽本人定製高級服裝。
二十世紀初,珍妮.浪凡加入了法國服裝公會,正式進入了巴黎時尚圈,她的客戶中不乏法國的社會名流,她的事業也愈發地蒸蒸日上。一九○七年,她和十歲的女兒穿着自己設計的母女套裝參加了一場舞會,拍下了著名的母女牽手照片。同年,法國插畫家、設計師保羅.伊里貝(Paul Iribe)以此為素材,為浪凡品牌設計了商標,並沿用至今。
其後,浪凡公司不斷擴張,擁有了上千名員工,業務也開始拓展至男裝、內衣、皮草等領域。作為一位充滿母愛的女性,她對自己員工的子女也呵護備至——浪凡出資為自己僱員們開辦了託兒所,以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這在上個世紀初,可謂是鶴立雞群,感人至深的壯舉了。
如果珍妮.浪凡的成就僅限於此,那麼她最多算是一個成功的服裝商人,但她作為比肩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的法國時尚標桿,又怎麼能沒有一些設計藝術上的成就呢?
上世紀二十年代,珍妮.浪凡獨步創新地推出了一種融合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服裝潮流的新式裙裝——Robe de Style。它現代、新穎卻又不失古典韻味,很快風靡歐洲,成為名媛貴婦們的最愛,即便是如今的熱門英劇《唐頓莊園》中,也能看到劇中的貴婦們經常身穿Robe de Style。這一設計令浪凡品牌聲名鵲起之餘,珍妮.浪凡自身也成為了頂級私人定製服裝的代名詞,許多她當年的經典服裝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此外,她還首創了根據四季在一年中推出四種不同主題服裝的做法,而這一理念被如今多數時裝設計師所效仿、沿用。
或許,珍妮.浪凡的這些成就在今天看來並沒有多麼驚世駭俗,但在二十世紀初期,儘管西方女性的地位已有提高,但仍舊是社會中弱勢的一方。和那個時代的女性相比,珍妮.浪凡眼光獨到且特立獨行。她的眼界不僅僅局限於歐洲,還曾獨自前往埃及旅行,並喜歡收集來自東方的布料、紋飾和藝術書籍作為她的創作靈感。她也曾經歷過婚禮失敗,但兩次婚禮上,珍妮.浪凡均帶來了她自己的鑽戒,別說是那個男權至上的年代了,即便是如今,只怕也沒有幾個女人能有這樣的氣魄與獨立性。
珍妮.浪凡在世的七十九年裏,她一直都以勤勉敬業著稱,去世前不久還在為她的設計工作而思考忙碌。要知道,在二十世紀的上半葉,法國時尚界依然是男人的天下,而珍妮.浪凡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員工的設計品牌掌門,顯示出了自己的眼光、鐵腕和決心,令同行們肅然起敬。即便是後來名聲更盛的香奈兒,若真要與之相較,恐怕也得相形見絀上幾分。
一百五十年過去了,珍妮.浪凡早已離開人世間,留下的只有她卓越的設計,偉大的母愛故事和獨立的女性範例人生,即便她算不上是時尚界的傳奇,但也無愧於標桿之稱。
這樣想着,我心中便悄悄地有了年終給母親送上哪份禮物的答案。